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独居老人拾荒调查:不少人为满足心理需要 只拾不卖

2016年11月25日 09:22
分享到: 

老人拾荒易埋安全隐患

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安监站站长徐斌说,拾荒独居老人是一个较为庞大群体,他负责的辖区内就很多,大部分老人拾荒是为了变卖,只有极个别人会有“收藏”或者“储存”垃圾的习惯。“目前,我们街道已经发现有7位独居老人有捡垃圾‘储存’的习惯,因为屋内长期堆放垃圾,左邻右舍经常向社区投诉,但一直无法彻底解决。每年社区都会组织人员不定期帮老人清理垃圾,但是清理速度赶不上储存速度。这就造成极大的隐患:容易引发火灾、滋生蟑螂引发疾病等。”

杨成军告诉记者,每次清理之后,老赵会向相关部门告状:有人弄乱他的家、偷走他的东西。杨成军说:“我们也曾试图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一难题,但精神鉴定结果显示老人一切正常。如今,卫生、防火等隐患一直无法清除,成了压在每一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心头的重担。”

银川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沈朝晖说,独居拾荒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老人拾荒,是为了变卖得钱,囤积垃圾不卖钱的,则有可能是因为轻度、早期老年痴呆引起的行为反常,或者是“囤积症”等心理疾病。

沈朝晖分析,随着年龄增大,老人的脑功能出现病变或衰退迹象,这是老年痴呆前兆。家属应带老人尽早就医,对老人的应知功能、对话功能、行动能力等进行测试,然后根据程度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如果经过诊断排除了老年痴呆的可能,则可以将这部分拾荒独居老人归入心理疾病患者。其主要症状为:收集并囤积垃圾(因此也被称为“垃圾收藏症”),无论存储的空间大小,患者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居住空间填满,因为封闭的空间能给囤积者一种被包裹的惬意和安全感。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进行干预,能否康复还要具体分析。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0 4 0 5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