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收藏品骗局年末高发:专坑老人养老金
纯金“臆造币”金含量为零
打“收藏”“升值”擦边球
济南市民孙女士在网上花费2000多元购买了一套“2016猴年贺岁金银币”,原本以为淘到了便宜货,拿到金币后的孙女士找到从事收藏行业的朋友鉴定,但鉴定结果却让孙女士郁闷不已。“这套金银币包装仿得很逼真,但细看会发现做工很粗糙,币的重量也不够,成本可能还不到百元。”
对于此类收藏品的实际价值,质监部门表示,大多数通过非正规渠道发行的纪念币价值很低,上文提到的“长征纪念币”、“猴年贺岁币”等收藏品,成本只有几十元。据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号称是“纯金”材质的纪念币,大多是由80%的黄铜掺杂20%的锌、镍等金属合成,金含量几乎为零,只是表层镀了一层金粉,成本非常低。
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不少纪念币都是金银纯度不够、重量不够、无中生有的“臆造币”,这些纪念币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的合法纪念币,是市场私自制造,售卖价格昂贵,但成本很低,销售人员的流动性很高,一般在某一地区推销几天后就转向其他地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很难一眼分辨真假,再加上推销人员的“忽悠”,若盲目跟风购买,容易造成较大损失。
“一些纪念币和珠宝玉器之类的收藏品虽然提供鉴定证书,但有很多是用来蒙骗外行人的。正规的鉴定证书,都由当地黄金珠宝检测机构出具,并加盖计量认证章,如果没有,即便有证书也是一张没有任何效力的自制证书,没有任何意义,也就不具备收藏的价值。”山东省宝玉石测试研究中心鉴定师刘帅告诉记者。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巍认为,这类商品多打着“收藏”“升值”的擦边球,价格和实际价值差距很大,销售目标主要针对防范意识较低的中老年人。有些还存在夸大宣传的现象,这就需要物价部门核定其成本及价值,工商部门及时认定其广告宣传是否违法,如果存在诈骗行为,公安部门也要进行查处,防止此类商品给更多消费者造成损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贺岁币 纪念币 收藏品骗局 老人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