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培训班为何“一座难求” 学校课程能否满足孩子需要

2016年11月28日 10:21 |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追问二:学校课程能否满足孩子需要

“学高就低”是刘女士送孩子到培训班后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学过机构里难的内容,学校的就不在话下。”

在刘女士看来,因为减负,在校时间缩减,学习方面基础训练肯定不够。无论是基础还是拓展,学校都无法满足,就只能靠家长,靠课外机构辅导。

上培训班,进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进而找到好工作——无数个家庭都在这条链条下开心、失落、彷徨、奔波、纠结……在培训机构里,通过比较记者发现,孩子们的童年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轻松。面对精神日益紧张的孩子,陪学的王先生不免忧虑: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在孩子心里烙下一道抹不去的“伤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在热论培训班是是非非的过程中,被模糊的是义务教育的宗旨、公办学校的功能和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被架空的是儿童权益,被牺牲和被剥夺的是小学生的健康、娱乐、生存和发展权。

追问三:家长为何变成“虎妈”“狼爸”

“这样一路走过来,真不容易。”作家叶开慨叹,“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不报任何补习班,不参加任何辅导班,这样十年下来,身上的压力不可谓不大。看着同班同学都在父母的带领下,没有休止地奔走于各种课外班之间,我们只能佩服,也甘愿孩子在班上成绩中游。”

家长们不心疼孩子吗?不懂拔苗助长的道理吗?接受采访的家长们表示,除非你有与大环境抗衡的勇气,或者你有能力去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教育道路,否则只能坦然面对现有的教育体系,去适应,去竞争,去更好地生存。

“减负将学校的主阵地让渡,将教育的关键责任外包。而今,在校园表面的愉快背后,有多少身心疲惫的孩子与负担沉重的家庭?温情的人本主义者此刻已成为急躁的功利主义者,纸上谈兵的‘虫爹’完全败给精明强干的‘虎妈’‘狼爸’。‘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既是培训机构蛊惑人心的广告词,也是家长们彼此绑架、推高投入的心魔。”刘云杉表示。

“只有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同时深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给所有孩子良好的成长空间,也才能切实减轻家长的焦虑。那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会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包括竞赛培训和考证、考级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熊丙奇说。记者 靳晓燕

编辑:梁霄

< 0 1 0 2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