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校园暴力“死穴”在哪儿:学生间冲突集中在中学阶段

2016年11月28日 12:49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师生之间的冲突:低年级是变相体罚,高年级是肢体冲突

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之间冲突的主要表现是,少数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笔者的朋友是小学教师,她在上课时,发现一名女生站在座位上,同学们说是班主任罚站的。她没有示意该女生坐下,该女生站着上了一节课。下课后,其他学生嘲笑该女生,该女生一气之下,推窗跳楼,结果双腿残疾。悲剧发生后,笔者的朋友和班主任受到严肃处理。

有些学校的学生反映,他们班的班委向班主任提建议,在建议信里写道:“数学老师的眼睛像老鹰的眼睛一样恶狠。”数学老师在班主任办公室发现该建议信后,把该生叫到办公室,一脚把他踹翻在地,并狠狠打了两拳。

高中及大中专阶段,主要表现是师生之间的肢体冲突。高中生或大中专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很多学生比老师还要高大、健壮。例如南方某重点高中就发生过这样的悲剧:班主任收了学生的手机,学生拿刀到老师办公室,趁老师不注意,从背后割喉致老师身亡。2016年,某高中一些学生集体围攻监考老师,监考老师还手而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件也一度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学生与第三方之间无冤无仇,伤害严重

社会上一些人由于对社会不满,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开车(或持刀)闯进校园碾压学生或行凶砍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第三方人士与学生无冤无仇,却制造了校园暴力案件,甚至带来严重伤害。此外,还有一些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做出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校园外部的暴力也不能忽视。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生之间的校外暴力。从媒体报道的案件来看,学生间的校外暴力主要发生在学校门口周边附近。涉事者可能来自同一个学校,学校内部管理严格,不便下手;或者来自不同学校,另一学校的同学“杀”到有矛盾的同学的校门口,等放学后,在路上伺机突然下手。

二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校外暴力。学生和家长之间因为学习成绩等问题,也常常产生冲突。在报道过的悲剧中,孩子有跳楼身亡的,家长也有被孩子打伤打死的。

预防师生间暴力冲突的关键在老师

如何预防师生间的暴力冲突?笔者认为,关键在老师,老师要保持理性,绝对不能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一些地方出现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表面上看是意外的偶发事件,实际上,这是师生关系长期不和谐、师生矛盾长期无法妥善解决的必然结果。涉事学生反映,他们之所以突破道德底线,想要去打老师,主要是师生间的积怨太深了,涉事老师长期讽刺挖苦、侮辱他们,让他们脸面丢尽,没有人格尊严,在班级里面抬不起头。

有些学生长期不交作业,多次闯祸且屡教不改,甚至因此而让老师受到批评。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时,心态会有些失衡,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师是成年人,学生是未成年人;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老师一定要以理服人,避免师生间产生正面冲突。

现实中,很多受到欺负的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老师、家长,担心受到施暴者变本加厉的欺负。等到家长发现时,孩子可能已经受到很严重的创伤了,甚至长大后还会有心理阴影。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告诉家长和孩子,遇到这种现象,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家长会主持正义,惩罚施暴者。

此外,班主任还应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班主任不妨采用周记、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方式,了解班级动态,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等,争取把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