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四川藏区静悄悄发生着大变化
“以前烧牛粪、用柴禾,做一顿饭都在烟熏火燎中完成。现在用上电了,既方便又环保。”家住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洛须镇的柯生说起电力畅通后的生活变化,泛着高原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柯生的笑容,是四川藏区农牧民生活的缩影。近年来,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巨大的变化正静悄悄发生着。
雪域高原架起“电力天路”
“照明靠油灯,取暖烧牛粪”,这句话曾是四川藏区农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面积相当于山东省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由于海拔高、地形复杂等原因,70%以上地区曾长期被无电、缺电所困扰。
平均海拔逾4000米的石渠县是甘孜州海拔最高的县,过去有着“太阳部落”的称号。前几年,雅砻江上两座“孤网”运行的水电站曾是全县用电的唯一来源。每年冬季,河流一结冰,电就断了。2014年,“电力天路”修到了这里,“太阳部落”永远告别了黑暗的冬季寒夜。
记者在石渠县走访时看到,道路两侧的大山上,一座座电力铁塔向远处延伸,在阳光照射下宛如巨龙。这几年,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相继在四川藏区实施,已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供电问题。
电力的畅通改变了藏区农牧民的生活方式。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村民甘玛亚说,“现在,晚上可以一边烤着电炉、一边看电视,睡觉可以用电热毯,还可以用洗衣机,不必再担心冰冷的水把手冻伤了。”
旅游业成“核心竞争力”
每年夏季开始,有着“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称的318国道就会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始了对“川藏线”的征服。毫无疑问,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
甘孜州雅江县正是凭借318国道穿境而过的优势,打造起了旅游通道经济。雅江县河口镇香格宗村里,34户人家有26户开起了骑友驿站,全村人均收入在十来年时间里增长了十多倍。
最早在村子里开旅社的阿志玛尝到甜头后,2015年开起了一座投资达4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的乡村酒店。他告诉记者,相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酒店将在3至5年内收回成本,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雀儿村曾是传统农业村。如今,全村农牧民中超过一半开了“藏家乐”。村委会主任热科说,“政府为每户出资2.6万元进行房屋内外设施改造,仅在夏季旅游旺季,每户就有2万多元收入。”
雅江县和道孚县只是四川藏区大力发展旅游脱贫的缩影。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四川藏区2016年已实现旅游总收入422.08亿元,同比增长17.4%,接待游客人数4774.9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15年制免费教育大力实施
多年以来,四川藏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一直是重要的现实问题。2013年秋季、2015年春季,甘孜州、阿坝州分别开始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制免费教育,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藏区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在雅江县呷拉教育园区走访时看到,寄宿制学校里现代化的校舍、食堂和操场与大城市相差无几。校长降央泽仁告诉记者,“学校面向雅江县所有乡镇孩子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招生,临近县的孩子也会来就读。”
被宿管人员和孩子们收拾得很温馨的8人间宿舍里,11岁的贡确顿珠为记者朗读了一篇藏语课文。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在学校很开心,我会好好学习。”父母都是农牧民的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
“孩子们在学校就读,全部可享受免费寄宿制教育。15年制免费教育,直接让藏区孩子受惠。”降央泽仁说,学生每人每学期可享受到1250元生活补助,大大减轻了农牧民家庭的负担。
脱贫不落下一个农牧民
编辑:韩静
关键词:藏区 四川 农牧民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