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父亲车祸离世女儿捐其器官:让爸爸以另一形式活下来
姐姐弟弟眼中的他
仍像个没长大的男孩
赵平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在他们眼里,他是一个没长大的大男孩。
“他最开心的,应该是今年6月份。”赵平的姐姐赵太容告诉钱报记者,因为小女儿春兰中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县二中,而且超过分数线几十分,“我弟弟特别得意,说自己遗传得好。”
“我们赵家终于出了一个会读书的娃了!”在赵家的微信群里,赵平在这句话后面分享了自己在APP里唱的两首歌。
一首叫做《思念天边的你》,一首叫做《酒后更想》。
原本是两首有些淡淡伤感的情歌,被他唱出了让人开心的语调,他对女儿的成绩有多满意,听听就能感觉到。
“在我弟弟看来,小女儿离大学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在赵家,全家老少十几口人,在这之前最高的学历也只有初中水平。”赵太容回忆说:“我们全家人都注册了帐号来为他点赞送鲜花。我们都分居多地打工,但有了APP,在哪都能听到他的歌声。”
“我哥哥一个月前从广州转到浙江嘉兴来打工的,刷水泥墙面,能多挣点钱,没想到再也回不去了……”赵平的弟弟赵兵回忆哥哥出事那天,泪流满面。
相关链接
昨天上午,同样有一场和器官移植相关的国际培训在浙大一院开幕,为期3天的“中国—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技术管理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器官移植协调员、监护室医生、器官捐献评估专家等专业人士。
国际器官捐献协会主席、巴塞罗那大学马蒂·曼亚里奇教授等十几位国外专家,带来了国际上同行的器官捐献工作经验,而在这些专家们看来,“浙江模式”同样值得借鉴。
这次培训班是中国器官移植领域全国性的培训会议,旨在为器官移植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据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移植团队学科带头人郑树森院士和院长王伟林教授的带领下,自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第一例开始到现在已组织完成捐献384例,其中2016年就有106例。
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工作源于1977年,是国内具有肝、肾、胰腺、小肠、肺、骨髓等多个器官移植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1993年成功开展首例肝移植。截止2016年11月30日,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共行肝移植2054例;胰腺移植8例;肾移植4909例;心脏移植28例。同时,肺移植中心今年截止11月底已完成肺移植4例。
编辑:梁霄
关键词:爸爸 女儿 器官 浙江 死亡线 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