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图说 图说

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三都样板”

2016年12月12日 14:55 | 来源:贵州民族报
分享到: 

潘仕进说:“‘十二五’期末,旅游综合收入达26.7亿元,年均增长30.96%。中国水族风情街、人和盛世建材市场、交梨葡萄交易中心相继投入使用,亿丰国际商贸城、香港名都、贵州湘企七十二行等商贸物流项目稳步推进,房地产、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初见成效。”

壮大县域经济

三都自治县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达樟江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十二五”期间,该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1倍。厦蓉高速、贵广高铁横贯县境并分别设置匝道口和高铁站,从三都乘高铁到贵阳仅40分钟、到广州仅4个小时;临县市连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321国道、206省道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更为凸显,为三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截止2015年,该县累计投入1.2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一批重点企业顺利投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户发展到18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2.3亿元和4.1亿元,年均增长56.69%和19.24%。

该县还加快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步伐,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24.82亿元,年均增长19.27%。该县3个农业产业园区被列入省级示范园区盘子,入园龙头企业达43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带动农户1.98万户6.93万人。

据悉,2015年末,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91亿元,是2010年的3.08倍,年均增长15.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224元和7535元,年均分别增长13.24%和16.72%。“十二五”期间,该县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58万人,实现全县“减贫摘帽”和原10个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的贫困发生率由85.71%降至38.09%。

形成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城镇化是人口集聚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涉及到人口聚居、就业、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政府服务等各种因素。

该县以县城为中心,对所辖周覃、普安、大河、都江、九阡、中和六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余元,其中,周覃镇、普安镇被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名单。该县现已初步形成人口聚居、就业、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政府服务等统筹规划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据悉,该县按照“规划引领、拉开路网、开发新城、带动老城”的思路,完成《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和六镇总体规划修编、县城城市设计和县城南片区、老城区、猴场片区控制性规划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城市规划面积由29.66平方公里扩大至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9.26%提升到43.48%。

该县的城镇化进程中,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该县对教育累计投入资金21.34亿元,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15年一本录取人数比2014年增加一倍。

“跻身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30位”

近年来,中央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发展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在过去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为包括自治县在内的民族地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利。

编辑:韩静

01 02 03

关键词:自治县 该县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