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破解儿科“医生荒” 四川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
亮点
建区域儿童医学中心
常住人口超300万城市可设1所儿童医院
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意见》重点规划的内容。
《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川将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筹建四川省儿童医学中心,重点支持地市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和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具体而言,成都市设置1-2所儿童医院,其他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地级市可设置1所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应开设儿科门诊,提供儿科急诊服务,需求较大的设置儿科病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置有病房的儿科,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病房床位数。依托领头医院或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在全省构建12个区域儿童医学中心,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意见》还提到,将推动形成儿童医疗服务网络。三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重点收治重大专科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患者。其他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做好儿童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儿童健康教育、儿童疾病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
焦点
提高儿医薪酬待遇
至少为本单位医生平均薪酬的1.2-1.5倍
对于备受各方关注的儿科医生薪酬待遇问题,《意见》也予以明确。
记者注意到,未来四川将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让其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
对此,四川省卫计委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长久以来,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但是收入相对其他科室的医生低。“通过在薪酬上向儿科医务人员倾斜,指导医疗机构的内部分配,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人才。”
为了提高儿科医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职业发展,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论文不作硬性规定,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等作为儿科医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因素。
此外,优先开展儿童家庭签约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取消对社会办儿科医疗机构的限制。同时,加强中医儿科诊疗服务,加强中医儿科重点专科建设,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立儿科,鼓励地市级以上中医院开设儿科病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广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
不仅如此,寄宿制学校或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要设立卫生室(保健室)。
为加强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以12个区域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建立区域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分中心。
业内看法
“仅仅待遇提高还不够,儿科医生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理解和关怀”
此次,川北医学院和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一起,成为全省5所能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儿科培养方向的医学院,对此,省政协委员、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军十分开心。过去两年,这所地处川东北地区的医学院,一直在向教育部申报设立儿科专业。
在李成军看来,儿科与成人科相比较特点明显,一些处置与大人也不同,单设儿科专业非常有必要。“教育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过去几年,我们确实越来越感受到儿科医生的缺乏,所以,学校希望通过设置儿科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那么,开儿科专业的难度如何?
“并不难。”李成军坦言,学校的培养师资、教学设备都是具备的,同时,医学院和医院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整合这二者资源,开设儿科专业难度并不大。“对我们学院来说,要开这个专业,只要报批通过立马就可以开起来。”
另一方面,针对《意见》中提出提升儿科医务人员收入、加大培养力度等综合措施,李成军十分看好,“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科人才的队伍建设,但吸引学生来读这个专业,仅仅是待遇提高还不够。”李成军感叹,长久以来,儿科医生面对的病人是小孩子,这需要更多的耐心,技术要求也更高,但是往往大人不理解,孩子一闹就着急,一哭就骂医生。
“所以,儿科医生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理解和关怀,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这也是职业认同感的一种吧。”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儿科 儿童 专业 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