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国产动漫如何定义“我的名字”
中国动画电影定义“我的名字”,首先要从讲好“中国故事”开始。推进特效创新之“术”与电影创意之“道”的“并机联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动漫谋求内涵提升的重要路径。
近期,日本动画《你的名字》风靡亚洲。在日本,该片成为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之后,15年来首次破200亿日元的影片,跃居票房排行榜第二位。在中国内地,该片成为首部单日票房破亿元的2D动画电影,“你的……”也成为“网红句型”。
《你的名字》跻身票房收割机行列,不仅是因为身体置换和时空穿越等情节设计的成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击中了都市化进程中亚洲小镇青年的精神孤独与心灵困境。尤其是故事发生在极具后现代色彩的东京,更将主人公世界观的成长过程赋予了寓言性。值得深思的是,当中国观众热烈拥抱迪士尼《疯狂动物城》、日本动画《你的名字》等“临门贵客”时,国产动画却常常处于“主随客便”的尴尬中。偶有《大鱼海棠》那样的市场提振之作,却在“讲故事”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中国动漫还需要做好哪些功课,才能准确寻找并定义“我的名字”?
从历史上看,中国原创动漫的起步并不晚。1937年,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面世,4年之后,新华影业公司便推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批优秀动画片,包括《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等,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的黄金岁月。回顾20世纪中叶国产动画创造的辉煌,“中国动画学派”在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仍能在世界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构思。
而日本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比中国早。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动漫鼻祖手冢治虫,而动画大师杉井仪三郎也坦承《大闹天宫》对他创作的启发。时至今日,后者在技术制作领域追本溯源的工匠精神则值得我们学习。为了表现《你的名字》中两位主人公对东京的不同观感,在东京的男孩和乡下的女孩眼中,大都市的光照饱和度与色彩对比度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即便这些差异只有通过逐帧比照才能勉强察觉,导演仍不厌其烦地打磨技术细节。此外,作品建模还特别设计了多个太阳照射源,违反了自然的光照规律,借以强化人物场景的时空穿越感。反观大多数国产动画,类似场景的特效渲染常常满足于知其然——多光源可以营造唯美清新的画面,却无暇深究其所以然——传递人物处于时空折叠状态下略显失真的主观感受。
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定义“我的名字”,首先要从讲好“中国故事”开始。目前,围绕“中国故事”的讨论大多聚焦于文化主题和剧情设置,容易忽视承载故事的技术平台建设。事实上,中国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支撑性创作技术的反思运用。国产动漫在技术借鉴的过程中,应当自觉介入文化人类学意义的审视维度,通过“加插件”“打补丁”等方式,逐步实现技术手段的本土化创新,而非单纯程序搬运、角色建模、毛发制作的特效“翻砂工”。我们注意到,年初的国产3D动画片《小门神》已经强调开发“技术基因”,尽管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起码以技术试错的方式为国产动漫的创新与探索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本土数据。正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所言,国产动画过技术关并不难,关键看你能否死磕。技术“死磕”的背后,跳动着精益求精的国产动漫匠师之心。
当前,面对全球动漫集体转向二次元文化的风潮,中国动漫积极谋求“站起来”并“走出去”,横亘在面前的恰恰是美、日、韩“三重门”。沿着这“三重门”依次走过来,就是中国动漫行业学习现代动漫故事创意和先进产业理念,进而参与全球动漫市场竞争的过程。国产动漫的技术进阶,正处于从“外生型”“混合型”向“内源型”过渡的关键节点。推进特效创新之“术”与电影创意之“道”的“并机联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动漫谋求内涵提升的重要路径。
(作者系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大学教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动漫 国产 动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