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西姜寨:一个以树抵债乡“蝶变”的样本
事物之变,生活之变,一个乡政府从昔日穷的把院内大树抵债,到快速逆袭乡村生态文明“短板”,荣膺2016年“中国最美村镇”荣誉,演绎出一场生态优美的乡村“蝶变”。
带领这座乡镇发生变化的人,正是被人称为“铁书记”的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党委书记李恒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主战场,李恒志忘我奋斗,带领7.2万乡亲奋起苦干、实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弯道超车”,描绘出一个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姜寨样本”。
火热之心点燃美丽乡村希望的火种
黄河风沙,猪圈旱厕、垃圾遍地,蚊蝇萦绕,满眼的脏、乱、差现象。这是西姜寨乡曾经的景象。
西姜寨乡与郑州的中牟交界,过去西姜寨因为路不好,农民每年卖蒜的价格每斤要比中牟便宜一毛钱。西姜寨的群众只能眼巴巴望路兴叹,万分羡慕中牟的路!
“西姜寨的现状要改变!”这是西姜寨7.2万群众的心声。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区委书记王秋杰在2015年10月在西姜寨调研后,给西姜寨派来了新书记李恒志。
2015年岁末,寒潮肆虐,西姜寨道路结冰,新书记李恒志的车刚进入乡里,就陷进泥潭中。李恒志下车后,冒着凛冽的西北风朝西姜寨乡政府大院走去。走到乡政府大院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他就蹲在地上吃了一碗大锅熬菜。
然而,做饭的师傅哪里知道,由于几年前的那场换肝脏手术,李恒志已经多年不吃味精了。
撂下饭碗,李恒志带领乡干部拿起铁锹上街清扫积雪,从下午两点一直到晚上六点,西姜寨乡东西大街上的积雪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因为天寒,李恒志的痛风病发作了,疼得他额头上直冒汗珠。
第二天一早,李恒志借来一辆高底盘的越野车进入村庄,村庄的道路坑坑洼洼行。走在路上,还不时能听到车底盘被道路上泥土剐蹭的声音,汽车的保险杆都被蹭坏了。
李恒志看到,在西姜寨乡白庄市场,临街的商户门前一家比一家垫的高,路中间形成一条自流河,垃圾混着泥水,市场上充满着恶臭的味道;刘庄村冰厚路洼,小学生上学走在雪泥的路上,湿了半个鞋子;仇店、史岗村,村班子长期瘫痪,村子里更是“垃圾围城”……
“若非亲眼看见,我不敢相信还有这样落后的农村存在。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尽己所能,首先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李恒志说。
仅两个月,西姜寨乡自然村的道路几乎完成了全部的整修拓宽,能修整的被修整,能硬化的被硬化,由于天气原因不能硬化的,也被铲车推平,等待着土地开冻的修整。房前屋后的垃圾,也被移出了村庄。村民开始奔走相告:新来的李书记,让中牟人民开始羡慕我们西姜寨的路了啦!
路通了,垃圾没了,但如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家园?
李恒志多次组织乡里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借鉴他山生态文明经验,为西姜寨描绘生态文明的蓝图。
但一个换了肝脏的人,身体哪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没多久,李恒志的腿痛风更严重了。严重时,走路只能拖着双腿,上车时需要双手扳着腿才能上去。但只要进村,到了该吃药的时间,每一次,李恒志都是等车门完全关闭后,才从车上的一个药瓶里拿出药塞进嘴里。
看着辛苦操劳的书记,李恒志身边的人哽咽地说,十多年前,李书记被查出乙肝,为了工作,他一拖再拖,病情就开始恶化,向乙肝肝硬化、肝坏死、肝不工作转化,最后,换了肝脏,才挽回了生命。这之后,他的身体一直是靠着药物维持,但他性格要强,工作上从来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比我们少干一点。
自踏入西姜寨乡,从修路、栽树到整治环境,从清晨四五点一睁眼到晚上十一点多还在安排工作,从雨天到雪天,西姜寨的大地上,每一处都留下了李恒志的脚印。
我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乡里的村庄,我都没走完,但是,一个换了肝脏的人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全部走完了,这足以看得出他要改变这个乡村的决心。一位在乡里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发自内心地说道。
乡里人员说,春节前夕,李恒志还在乡里带着慰问品带队冒着大雪走访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军属家庭。慰问前一天,他带队在雪中对几大战区进行评比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那个时候,李恒志走路时的腿已经明显的一跛一跛了。慰问的时候,李恒志双腿疼痛更加严重,到群众家里慰问时,疼得厉害时就坐一坐和群众唠唠家常,疼痛稍微缓解一些,就继续站起来到下一家进行慰问。
乡干部刘勇敢说,我在乡里工作也有十几年了,李书记是让我最感动最服气的一个书记。谈起李恒志的工作状态,他的眼圈湿润了。
李恒志却说:“经历过生死之后,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当我走在乡里大街小巷时,群众都主动和我说话聊天,我觉得,这是身为乡党委书记最幸福的事情,其它的都是小事”。
生命之树遭遇病魔的肆虐不仅没有褪尽绿色,反而孕育出卓越的生命之光。
一年时间,李恒志带领着全乡干群为建设西姜寨共出动大型机械4.8万台(次),清理违章建筑4900处,拆除违章房屋9600多间,清除柴草、垃圾、粪堆19.8万方,修整破旧围墙60万米;为方便群众出行,优化生活环境,硬化村内道路65公里、连村道路48公里、人行道16000平方米,维护修整县道路肩32公里、乡道路肩80.4公里、村道路肩1870公里;在全乡安装太阳能路灯五千余盏,新建水冲式厕所18个,修建下水道16000米。
为营造和谐文明氛围,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粉刷照白墙壁60万平方米,以“礼、仪、孝、廉”为题材,绘制了约26万平方米的文化墙,悬挂标语6000多条(幅),新建提升了10个村委的党建综合服务站,新修了10个群众文化娱乐广场,总面积约19600平方米;
乡里乡外,尘烟四起,疾病多发,为治理乡里沙漠化严重的状况,李恒志想到了红豆杉树,红豆杉树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二十四小时释放氧气、净化雾霾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他们在全乡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都栽种下了珍稀树种红豆杉180余万棵,并在全乡种下了金叶复叶槭、柳树、月季、樱花、海棠、红叶石楠等树种。
政治生态新风催动美丽升级
“开港经济带列入十三五规划!西姜寨开港大道两侧各150米,不准有建筑物和树木,要进行统一规划。”
“佛堂王村紧靠开港大道,拆迁补偿的机会来了!”
消息传出,全村一夜间刮起了闪电般的栽树“旋风”:白天10多辆大货车拉着一车又一车的树苗开进佛堂王,突击栽树的人潮在田间涌动。春寒料峭的夜幕下,上千人又如排兵布阵一般,撑着雨伞,穿着雨衣,打着手电筒,点点的星火,在田野里栽树燎原。
“一些村民栽树就像是栽葱一样的,拿着从树上折下来的树枝插在田地里当树苗。”佛堂王包村干部王清文回忆说。
第二天,天刚擦亮,村干部粗略地统计一下所栽种的树木,涉及的村民共408户,栽树的田地800多亩,一个晚上,近1000村民就突击栽种下了30万株树木。
西姜寨乡佛堂王村支书王进民说起2016年2月21日深夜的场景时,情绪依然是有些激动。为阻止这种行为,乡村干部当天晚上去拔树,干部群众矛盾进一步激化。
佛堂王村告急!
“这种不良现象必须制止!出现了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否则先处理你们干部”。李恒志晚上10点紧急召开会议,一声令下,限刚上任不足一周的乡长刘彬成立工作组,7天把事情处理好!
刘彬、佛堂王所在战区区长、包村干部和村支书三堂会审,立下三天半时间攻下难题的“军令状”。
刘彬、年近六旬的乡干部陈永周、王清文等吃住在了佛堂王村干部家里,清早六点出发、晚上22点收兵,工作组挨家挨户每天上门给农户宣传修建开港大道的意义,开港公路两侧绿化经济带,有统一规划和开发补偿政策,劝说大家不能乱搭、乱建,乱栽,要营造一个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佛堂村群众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
村子里乡、村干部通过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动员会,形成了一个正面的主导思想后,由党员带头,栽树群众开始主动的拔除自己田地里的树苗。结果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就清除了临时栽下的几十万株树木。
“这是我当村支书这么长时间以来,遇到的最棘手、最危险的一件事情。那几天,我晚上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树。特别想到弄不好我们几个村的干部都得受处理,我才深深体会到乡里有管理机制的压力,就会产生工作动力和奇迹”!佛堂王村支书王进民回想起整件事情前前后后,感概万千地说道。
在西姜寨乡,王进民说的干部管理机制,被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钢牙利齿”管理法,专门用来“咬”那些慵、懒、散,遇到村里问题躲着走,在岗不主动作为的乡村干部。
这一乡村干部管理法要求对农村出现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该村干部解决的,村干部必须解决,村干部解决不了的,找包村干部和区长解决,如果区长或者包村干部解决不了的,再由乡书记最终协调解决。对于群众合理的诉求视而不见,推诿扯皮不去给群众解决问题的干部,一律免除职务或给予问责。去年底以来,西姜寨乡依据这一机制先后调整村支部书记16名,调配村副支书20多名。
据了解,西姜寨乡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还包括一是不单兵突进,而是把全乡31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划分为十大战区,每个战区区长负责三到四个村委的建设,每个村委再单独配一名包村干部。每个战区区长必须有一本民情日记,详细记录群众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来源、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西姜寨乡党委书记、乡长以及乡里没有涉及战区的乡干部,每天不定时下村随机抽查站区区长、包村干部、村委干部在村里做什么工作,缺岗、漏岗均会扣分。每个月,战区与战区之间评比,村委与村委评比,优秀战区、优秀村委将会得到乡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奖励的资金用于村委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
二是微信圈动态管理,消除干部不作为“死角”。目前西姜寨乡微信群人员为495人,微信群的人员组成首先有西姜寨乡村干部。周一到周日,凡是在岗的站区区长、包村干部每个时间段在做什么工作,必须第一时间在西姜寨乡“美丽家园”微信群里图片、文字或者视频进行汇报亮相,随时随刻在群里说说工作进程。村委每天每个时间段做的工作在群里发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汇报,乡里能第一时间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微信群里的成员还可以是西姜寨乡7.2万群众里的任何一名。干部在微信群里随时随地具体在做哪些工作,也让群众随时知道乡里的干部都在干的啥工作。
三是线上线下考核一体化互动管理。乡里党委书记、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根据每天下村委对沿线看到的村委建设标准考评,考评以分数为基准,随时随地加减分,村委建设好的地方加分,建设不好的减分。每个月,西姜寨十大战区31个村委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评选排名,三次落后的村委村支书必须主动退出。
“是英雄是好汉,生态文明的战场上比比看”,李恒志明确告诉乡里干部说,当下这个时期,是西姜寨乡生态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时期。用淘汰激励机制选拔干部,把干部团结、有威信、有能力、有勇气担当村里发展真正能干事的人用上来,让不能干事的人下去,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先构建西姜寨良好的政治生态。
2015年以来,“比拼”谁文明生态工作上心,不仅成为西姜寨村村干部群众嘴里的热词,更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热度。
“今年一年干的等于在西姜寨干了14年的活儿。”
“现在西姜寨乡,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乡里老干部陈永周说,有一个机制管着,大家都在积极的争先进,谁愿意自己的村里被扣分啊?实际上,干部都用心去做工作的话,农村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每个干部有了做工作的干劲,问题也到不了书记那,最难的事,也是走到我们区长这就给解决了,这就是现在稳定的诀窍,因为干部都上心工作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姜寨 西姜 群众 生态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