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外资行信用卡不提供“免费午餐”用户吐槽不接地气

2016年12月20日 10:32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分享到: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某外资银行发卡类型有礼享卡、礼程卡、至享卡三张卡,这三张卡的申请门槛要求申请人收入条件分别为月薪在人民币7000元及以上、人民币10000元及以上、人民币30000元及以上。

另外,渣打银行(中国)推出了臻逸系列卡和臻程系列卡,该行工作人员称,在中国推出的信用卡面向定位是中高端商旅型、消费型客户。

虽然信用卡可以促进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但经过中资行多年刷卡免年费的“熏陶”,外资行的高年费策略显得“水土不服”。

有银行界人士指出,信用卡业务盈利依靠的是规模效应,而目前信用卡业务已经是一片“红海”,外资行要在博弈中胜出非常不易。继续走“高大上”路线,则规模效应迟迟无法产生,而放低身段也未必就能真正“接地气”。

争夺中高端客户

短期难奏效

在较为敏感的门槛问题上,虽然国内许多中资银行为寻求发卡量的快速增长而采取低层次“拉客”方式,面对国内信用卡市场异常激烈的鏖战局面,外资行的态度却显得坚定而统一。

面对以高端和服务著称的外资银行,它们发行的信用卡你会用吗? 《证券日报》记者随地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大部分人表示:“我的信用卡都是中资行的,优惠多,外资行的没用过。”

一向高端的外资银行并没有“入乡随俗”,很少有“开卡送礼”等促销活动。与中资行跑马圈地“广撒网”战略不同,外资行在信用卡服务上还是很高端,为了应对独特的内地市场环境,采用的是差异化发展策略,在信用卡领域的战略是定位中高端客户。

花旗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应对独特的内地市场环境,花旗中国采用的是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客户定位上,聚焦中、高端客户。比如,目前已推出的花旗礼程白金卡,是针对高端商旅人士推出的与旅行里程相关的产品。

在某国企上班的张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与本土银行相比,外资行在“接地气”上并不具优势。客户群体受限,产品线少,可供客户选择也少,长此以往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办信用卡,更注重的还是哪家银行更实惠,如此高端的服务确实让一些消费者吃不消,在中国市场未免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表示。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外资行因其营业网点在数量和分布上的不足,以及市场受众定位的相对狭窄,在拓宽发行量上一直步履维艰。再加上如此高端的增值服务和缺少具有诱惑力的商家促销,很难切合国内信用卡人群需求,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有一定难度。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信用卡 外资 客户 银行 汇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