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放假也不愿离开的“家”
精英博爱小学这两年
荣荣是一位“唇腭裂”的孤困女孩,自小被父母遗弃,由现在的奶奶捡回家。年迈的奶奶没有经济来源,荣荣自小在生活困苦中长大。虽几经周折做了手术,但因治疗不及时,还是有明显的疤痕,说话不太清楚。然而,现在的她,自信、快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走起模特步来,一招一式很有范。她说:“我喜欢当模特,还想当钢琴家。”
让荣荣发生改变的,就是精英博爱小学。
2014年12月20日,民革河北省委会倡议,依托精英集团创建了精英博爱小学,这是河北乃至全国鲜有的面向孤困女童的全日寄宿制公益学校。学校地处石家庄,占地106亩,教学、生活设施完备,为6至12岁孤困女童,免费提供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优质教育。
两年来,学校汇聚了社会各界爱的力量,孩子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又快到放假时间了,上六年级的星月说:“我家在承德兴隆山区,父母去世早,过去一直是我一人住。来到精英博爱小学后,学校的老师和生活特别好,我放假也不愿意回家。”据悉,星月刚入学时,学习基础较差,现在各科成绩上游,综合能力较强,吹的葫芦丝《金孔雀轻轻跳》欢快柔美,还会种菜、包包子等,一双大眼睛闪烁着坚强和快乐。
这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她们是农村低保或纳入农村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子女,有的来自单亲贫困家庭,有的是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
两年前,孩子们初入博爱小学时,大都是低着头抬着眼面无表情地看人。常常是老师问十句话也不回答一句,再问就自己掉泪或大哭起来。生活经历留给她们的是胆怯、羞涩、恐惧、迷茫和无助。
幸运的是,在精英博爱小学的关爱教育下,一切悄然发生着改变。
孤困女童入学头两个月,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生病的孩子较多,天一黑,哭着闹着要回家的也不少。精英博爱小学的老师就24小时陪伴孩子,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两年前,王少娜老师刚走出大学校门,跟校长一起到医院陪护生病的孤困女童。有一次,有个孩子拉肚子,她一趟趟跟着去厕所帮助擦拭。过去一直被家人照顾的她,当时心里也有一丝委曲。两年后,她跟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她说,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我要把自己青春的美好时光献给孩子们。
事实上,给孤困女童建“家”,第一个提出这个设想的人,是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卢晓光。两年来,为给学校争取政策的支持和对接,为筹措资金、解决学校的运营问题等,卢晓光四处奔波,用心用情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卢晓光说,由民革河北省委会倡议,依托精英集团创建的精英博爱小学,是落实中共习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的一个实际行动。希望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孤儿教育的新模式,推动公益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到参政党的责任。
据统计,两年来,来自河北省14个县市的95名孤困女童,在这里享受具有特色的品行教育、文化教育和特长教育。
星月同学说,我非常喜欢学校组织的“放飞梦想”教学活动。面带两个小酒窝的紫环同学说,我会用英文配音。还有同学说,我们参加了舞台剧《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演出……
两年来,老师们用心、用情、用智启发教育孩子,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编辑:韩静
关键词:精英 博爱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