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以“母亲”的名义 “青椒”张晓晖十年坚持公益助学
七尺男儿有颗“慈母心”
“母亲助学活动”开始于博客上的一封倡议书。
2005年,张晓晖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名德语教师。
2006年12月,张晓晖偶然得知:他班上的一名女生因经济困难,一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睡觉;另外一名学生因为父亲罹患癌症,打算辍学打工。这让张晓晖受到了强烈震撼。他夜不能寐,在自己博客上写下了《很激动,失眠了,大家一起帮助那些甚至用睡眠来抵抗饥饿的孩子》,凌晨两点多,发出了筹款倡议。
“母亲的爱是最伟大的,也是不求回报的,希望参与‘母亲助学活动’捐助的人,能够像无私的母爱一样不求回报。”张晓晖“以母亲的名义”发起捐助,这也是“母亲助学活动”的由来。
张晓晖不是知名网络写手,发出倡议书后,张晓晖还一直担心会不会有人捐款。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8名网友捐出了2500元,张晓晖也捐出1000元,1个多月后,张晓晖将这笔钱送到了河南大学7名贫困生手中。
在虚拟网络搭建起信任“桥梁”
张晓晖原本打算捐助这一次后就不再继续了,但是不断有网友从全国各地汇款过来,这使他下定决心将“母亲助学活动”坚持下去。
张晓晖说,刚开始,捐款人大多是自己的好友,“毕竟,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很怕被骗”。
张晓晖在博客中实时更新捐款信息,每名受助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每笔捐款去向全部公开、接受监督;账户每支出一笔钱,张晓晖都会把受助者信息和银行凭证寄给捐款人。
随着时间推移,“母亲助学活动”的信息公开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只是需要提供让他们放心的渠道。”张晓晖说。
10年来,张晓晖曾试图发起捐资人的聚会,但一直没有实现。张晓晖说,捐资人是那种“愿意帮助别人而且不想得到什么的人”。
“直接捐助贫困生,无任何中间环节,保证所有捐赠100%落实到学生手里。”这是张晓晖的承诺。张晓晖去山区支教时的路费、食宿费以及购买文具、书本的费用,全部都自己垫付。随着助学金运转规模扩大,所需费用也越来越多,张晓晖每年几乎都要把一半的工资投入其中。
日益庞大的支出让张晓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在委培读研期间,张晓晖只能领到基本工资。为了保证“母亲助学金”正常运转,张晓晖出去打工挣钱:每周一、三、五晚上做两个半小时家教,周六则从早上8点半一直讲到晚上9点半,业余时间还要给企业当翻译。
编辑:梁霄
关键词:母亲 助学 活动 贫困 捐款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