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2016年户籍制度等25份社会民生文件细化落实

2016年12月26日 16:56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2016年,国家再设7个新自贸区

自贸区建设:“独唱”变“合唱”

本报记者 孙小静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进口樱桃,从靠泊上海自贸区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仅仅用了6小时,原来至少需要2天。

“进口水果从采摘到出售,损耗率有三四成,上海自贸区的提速,不仅降低了水果损耗率,还减少了物流成本30%以上。”水果生鲜电商“天天果园”联合创始人赵国璋说,消费者得了实惠。

变化的数字,折射了我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成效。

2013年9月29日,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启动;2015年,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广东、天津、福建、上海“四花齐放”; 2016年11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文,将4个自贸区19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投资门槛降低,自贸区新设企业数出现“井喷”现象。上海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天津自贸区平均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资本聚集,广东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逾11万家。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内外资最青睐、投资最便利的热土。

改革红利,在自贸试验区不断显现。

上海自贸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打通了部门之间的壁垒,1200家企业、14万票、9800多艘次受益;天津自贸区“精确制导”金融改革,区内有20多家金融机构与京冀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跨区域支付结算等同城化服务上取得实质进展;福建自贸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大贸易,仅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额就超千亿元。

今年9月,国家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再设7个新自贸区。从“独唱”变“合唱”,“3.0”时代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更值得期待。

编辑:梁霄

关键词:改革 清单 贸区 户籍 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