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86.4%受访者自认有“年末焦虑”
44. 5%受访者表示“年末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人际交往上的应酬和对比压力
杨敏璇说,年末社交也让她有些压力,“聚会上,你会见到同学、朋友等同龄人,即便嘴上不说,大家心里也会把工作、生活质量等比较一番,感觉差距在慢慢拉开,很有压力”。
调查中,44.5%的受访者表示“年末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人际交往上的应酬和对比,44.0%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工作学习上的事情太多,41.3%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对来年缺乏目标、缺少规划,41.0%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当年没有取得计划、期盼的成绩,40.9%的受访者归因于年末感到时光流逝太快,36.2%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年末各项开支加大。
吴国宏说,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在环境,甚至日照时长,都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尽管很多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冬天的日照时间原本就比较短,再加上雾霾天气的影响,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吴国宏介绍,除环境因素,还有一些原因是每个个体自身的。“现代人很喜欢制定计划,一般都是在年初制定计划,可到了年终,发现自己很多没有完成。这些计划可能是工作方面的,比如完成企业的指标、销量等;也可能是对个人的计划,比如要找到女朋友、凑齐房款的首付等。这些计划不能全部实现的心理落差会让人产生焦虑”。
“当然,年初计划完成不了,也和我们常说的‘拖延症’有很大关系。如今互联网无处不在,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信息便利,另一方面,不少人沉溺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也相对过多,用了大量时间在刷朋友圈、围观一些与自己并不相干的事情,降低了工作效率。”吴国宏说。
55. 8%受访者建议放松心态应对“年末焦虑”
民调显示,20.5%的受访者认为“年末焦虑”是一种“矫情”,54.9%的受访者认为不是。
“临近年关,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学习都非常繁忙,很累。”面对压力,杨登昀经常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每次快要崩溃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再坚持一下,熬过这阵子就好了”。
面对“年末焦虑”,55.8%的受访者建议放松心态应对、总会过去,46.8%的受访者会冷静下来总结分析,44.6%的受访者选择通过读书、美食、运动等方式分散注意力,41.1%的受访者会和朋友一起逛街、游玩,34.1%的受访者会有意识地忽略,进行积极心理暗示,29.2%的受访者表示会为来年作好规划。
吴国宏建议,面对“年末焦虑”,从企业和公司的角度,有必要及时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从企业的组织行为层面到个体的心理减压层面,找到症结所在,采取讲座、一对一心理咨询等措施。
对于个人,吴国宏认为,我们应当主动了解相关心理知识、进行积极的学习,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制定计划时也应该更加理性,注重可执行性,同时配合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计划,避免盲目乐观。
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21.4%,80后占51.5%,70后占19.6%,60后占5.8%,50后占1.0%。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受访者 年末焦虑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