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老人精神如何不空巢:实际需求井喷但公共空间稀缺

2017年01月03日 09:16 | 作者:姜 峰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教育资源稀缺

■老年人教育机构只好在公园、广场等场所开设校外教学辅导站,将触角延伸到基层

14:10,差20分钟才上课,40余位老年人已经换上了健美服,在舞蹈室落地镜前压起了“一字马”。

文体、器乐、书画等5个系,形体舞、健美操、瑜伽、书法、钢琴等10个班级,西安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格外珍惜上课的机会。

这是一组不输任何一所普通高校办学规模的数据:建校21年,每年春秋两学期开班,一学期208个教学班,学员6200人次,一学年就有上万人次。然而,这组数据与全市老年人口总量相比,仍是微乎其微。“目前,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150万左右。”西安老年大学校长毕锟介绍说。2015年,西安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5.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

“西安实现了老年大学从市一级到区县的普及,全市有35所分校。”毕锟告诉记者,但规模较小满足不了全市老年人入学的需求,“总校只有不到30间教室。比较火的声乐,一学期400个名额,两个小时就报完了。”

面对“一座难求”老年教育资源紧缺的突出问题,西安老年大学从去年起尝试在公园、广场等场所开设校外教学辅导站,“安排任课教师,义务在辅导站给老年群众开展声乐、舞蹈、太极等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得到老年学员的欢迎。”毕锟介绍说,目前该校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地已开设辅导站11个,参加辅导活动6000余人次。

毫无疑问,老年人的健康休闲娱乐需求已迎来“井喷期”。“前不久,陕西省组织老年人广场舞大赛,光西安就派出70多支队伍。”西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苗宗魁说,老体协下现有乒乓、空竹、钓鱼、棋类等十余个项目,“仅门球一项,全市区县镇街登记在册的就有600多个队伍。”

由于场地经费有限,像西安市老体协、西安老年书画研究会等民间社团,除了积极组织交流切磋、定期培训指导等服务老年人的举措外,更多的还要靠活跃于基层的老年人队伍与个人自身的热爱与坚持。记者了解到,西安市老体协是全市民间社团中为数不多的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社团,每年拨60万元,专项活动还会再予以支持。像西安老年书画研究会,则主要靠收会费、爱心机构的支持来维持日常开销,“入会40元,每年再收10元会费,布展时再通过西安市老年基金会等爱心机构提供经费场地等支持。”西安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王晓军告诉记者。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老年人 需求 西安 老龄化 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