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社区不敢盖,群众等不起:“万能章”何时真减负?
章之“祸”
2016年6月,四川成都锦江区某社区居民找到居委会,申请开具“无业证明”,理由是刷信用卡欠了银行上万元滞纳金,银行称如果能找社区开出无业证明,就可以减免滞纳金。
“只知道他在社区居住,现在就业状况这么复杂,我们根本搞不清楚,万一开错了,说不定还会惹上官司。”负责办理盖章事项的社区工作人员说,尽管申请人反复强调,盖这个章是银行的主意,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近年来,各地社区因为贸然开出公章惹“祸”上身的事情不少。吃了无数“堑”的社区干部长了记性。有社区干部开玩笑说:“开个证明就像是警察在破案。”但是前来盖章的群众不能接受这样漫长的等待。
成都武侯区培立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友蓉至今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来到黉门街社区,希望给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开一个居住地证明,但他们家只是户口在社区,实际居住在其他地方。对这一请求,社区表示需要一些时间了解实际情况。老人等了两个多小时还没结果就发怒了,拍桌子吼道:“不就是盖个章嘛,哪有那么麻烦!”
社区不敢盖,群众等不起,这对干群关系和基层治理是一种累积性伤害。在金牛区西北街社区52号院,原本居民说好一起筹钱疏通下水道,结果有一户不出钱。社区党委书记陈勇前去调解,得到的回复是“上次你不给我盖章,这次别想我给你钱” 。
章之“惑”
半月谈记者在成都采访发现,目前一些社区仍有超过50项公章“非盖不可”,主要提供给公证处、银行等单位,同时也有大量证明需提供给民政、卫计等职能部门。
2016年6月13日,一位中年男子来到金牛区西北街社区,从皮包里掏出厚厚一叠资料,包括爷爷和父亲的死亡证明、爷爷墓碑的照片、父亲墓地安放证明等6份材料。
“他想要社区给他开一份证明,证明他爷爷、爸爸都去世了。”陈勇说,“我当时很心酸,难道‘死亡证明’不足以证明‘死亡’吗?”在西北街社区,每月几乎都有10来个人想在社区开具类似证明,其中以亲属关系证明居多,约占40%。
2015年成都市曾出台规定,凡是公安、民政、房管、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制发的有效证照能够证明申请人身份、亲属关系、婚姻状况、不动产权属等相关信息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单位证明材料。各区县也相继出台社区证明盖章事项“准入清单”。
实际操作中,社区公章有时候仍然“非盖不可”。金牛区金琴南路社区党委书记白刚毅介绍,不少群众拿着结婚证、户口簿、死亡证明等证件,让社区证明夫妻、子女关系或者死亡。“因为公证处、银行只认社区公章,不认证件。”白刚毅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社区 证明 群众 万能章 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