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年度热词榜单争相出炉 流行词是不是语言"流行病"
有时不必急于作出评判
语言学家、《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表示,很多流行词在网上通行无阻,一旦落到现实中,便要面对得体与否的问题。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有时利用从众心理,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到现实世界。在郝铭鉴看来,我们或许更应看到流行词在社会发展中积极的一面。作为观察民意的一面镜子,流行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政治的热情;反映了民众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如“洪荒之力”。
同时,流行词也折射出民众的是非观,如在“坑爹”“土豪”等词流行起来的背后,民众对其价值判断上所持的否定态度是十分明显的。
陈思和分析认为,流行词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们缺少的是对流行词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微妙变化的研究。若简单地认为流行词搞坏了语言,显然并不全面,因为语言本身有着自我净化的属性。只要假以时日,一部分流行词能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而另一些流行词则自然而然地会被淘汰。有的流行词红得快,消失得也快,这正是社会生活自然选择的结果。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创新、淘汰、发展、沉淀。
郝铭鉴也向记者提到一种更另类的评选。不久前,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 评为年度热词。很显然,这个评选的依据并不是词语被使用的频率,也不以流行的广度作为唯一标准。“后真相”一词指的是一则则普通的新闻被反复阐释、甚至过度消费之后,反而容易引起更多的关注转发,以至于真相最终消失湮灭。这种无下限的“新闻传播”,反映了时代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既与国际形势热点相关,又与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交平台时代紧密相连,评选的价值观判断与立场十分鲜明。今后,这类评选或许可以成为流行词评选实现突破的一个方向。”(记者陈熙涵)
编辑:梁霄
关键词:流行 语言 热词 评选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