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新疆: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2017年01月09日 16:40 | 作者:盖有军 |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 

边境扶贫促进稳边固边

新疆是祖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多年来,各族边民在边境线上生产生活、护边戍边,为巩固边防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在国家兴边富民工程的推动下,边境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在被称为“中蒙边境第一村”的青河县查干郭勒乡萨尔布拉克村,村民库尔可木别克·胡斯曼的家就在边境线边上。库尔可木别克5岁起就跟着担任护边员的父亲巡边放牧。如今,父亲年事已高,库尔可木别克接过了护边重任。青河县出资26万元,为他家新建了住房、新修了养殖棚圈、配备了发电机,每月还给他发1260元护边补贴,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边境扶贫试点,累计下达边境扶贫专项资金9.2亿元,共实施边境扶贫项目713个,在17个边境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开展民生、产业、畅通、服务、保障五大扶贫工程,突出解决边民的吃饭、住房、上学、看病、行路、发展产业等紧迫问题,11万户46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1%降至22%。

2016年,自治区通过实施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加大稳边惠民政策支持力度,就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如期脱贫。

自治区将2.5万名护边员的补助由每月300元左右提高到800元至1000元;将7.3万一线边民的补贴由每月70元提高到100元;将护边员及家庭成员和一线贫困边民12.5万人纳入农村低保,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还出台政策,明确边境地区党委、政府根据护边工作需要,可自行增加护边员人数,自行增加的护边员人数按不超过自治区确定人数的30%把握。南疆三地州所属县市和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自行招聘护边员补助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承担;其他地区自行招聘护边员补助经费由自治区财政承担70%、各地州承担30%。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确保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也确保了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

南疆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

在乌什县阿合雅镇阿克布拉克村,安坐在温暖的家庭作坊里,制作精美的马鞍及各种铜制民族特色饰品,这是45岁的加肯巴依现在的事业。

几年前,加肯巴依一家人和其他村民一道,从偏远落后的山区牧场搬迁到了现在的新村,住进了政府为他们建好的安居富民房。搬进新村后,加肯巴依将自家的牛羊交给别人代牧,自己和儿子专门制作马鞍、马鞭和民族饰品。

“现在巴扎就在村边,做好的东西随时都能拿去卖。”加肯巴依说,他制作的马鞍,最高的一副能卖到上万元,产品远销到了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等地,年收入8万多元。去年,他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儿子拜克吐尔经常开着车进城送货,或采购制作马鞍的材料。

从追逐草场到追逐市场,加肯巴依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

定居后,村民们大都发展起了庭院养殖,很多人还外出务工或经商创业,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地处天山南麓的乌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通过精准扶贫,乌什县2016年共退出贫困人口6066户、20072人,退出贫困村23个。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就脱贫攻坚而言,南疆是重点和难点。

为此,我区突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行南疆特殊扶持政策,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等各方资源,打出了南疆脱贫“组合拳”:

自治区加强南疆片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扶贫“短平快”项目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引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深入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0%投放到南疆;协调地方和兵团33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同南疆四地州27个贫困县开展协作扶贫;把“访惠聚”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促进社会扶贫资源整装集成;把援疆扶贫工作重心下移,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在县及县以下,80%安排到民生领域;充分利用当前自治区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和南疆双语支教的政策机遇,鼓励和引导社会个人与贫困户结对子。这套“组合拳”极大地拓宽了南疆脱贫载体,实现了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疆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从而加快了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进程。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脱贫 扶贫 南疆 搬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