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白血病缘何偏爱儿童 最小发病的孩子只有两个月大
家长的心痛
本该在旷野奔跑的年龄女儿却被困在这塑胶垂帘中
又是雾霾天。
黄昏时分,让妻子照看病床上的女儿茹茹,36岁的李先生穿着拖鞋到病房外,站在窗前想透透气,却仍感觉憋闷得难受。
自从孩子2016年10月16日住进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六病区,他们已在这里熬了两个多月。“每一天都可不好过。”他说。
此时,病房内,他年近4岁的女儿正在输液,手里抱着平板电脑玩。四周有塑胶垂帘围护、有照明灭菌等系统的层流洁净床,让正接受化疗的孩子有了小小的洁净空间。化疗让孩子遭罪,头发也掉了。当孩子羡慕别人有平板电脑时,夫妻俩二话不说,也给孩子买了一个。
“日子刚好过一些,孩子该上幼儿园了,我爱人也准备出去找工作,这一病,全乱套了。”来自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普通农家的李先生说,家有父母、妻子和一双儿女,他早出晚归做装修工作,日子过得辛劳而幸福。
没想到,就在孩子开学前,突然嚷着腿疼,不敢走路,检查发现血小板低,再到大医院复查,结果如晴天霹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他们申请转院,希望能对孩子康复有帮助。
按医生的建议,孩子开始化疗,如今进行到第3个疗程,治疗费花了六七万元。“中间回过两次家,满共8天,其他时间都在医院过。”回想这些日子,他说“脑袋疼”。
尤其是第一个疗程。孩子身体难受吃不下,家长每天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点儿,最怕孩子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最高烧到40.6℃,我们整天整夜地陪着,一次次量体温。”休息少加上压力大,陪护孩子过程中,他和妻子都曾头疼得厉害,吃药后才缓解,夫妻俩相互鼓励:为了孩子,可不能崩溃了。
因为要长时间在医院陪护孩子,李先生只好辞去了工作,一家人也没了收入来源,治疗费早已捉襟见肘,靠借钱维持。见孩子病得难受,这位80后父亲心痛无比,“还不如是我。”
复发的可怕
“这是我们救孩子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28岁的年轻妈妈代女士,老家南阳新野,这些天,她和来自四川的婆婆一起陪着刚满6岁的女儿宸宸,和茹茹住同一个病区。“孩子病情严重了,心衰、肺部感染,又开始便血。”1月7日深夜,代女士通过微信,托老乡帮忙准备发起轻松筹。
“帮忙救救孩子吧!我们不愿因为缺钱错过最后一次机会了……”看着老乡帮忙整理的文字,这位妈妈泪如泉涌。她的手机里,存着多张孩子的照片,最近拍的几张,任她咋逗,孩子苍白的小脸上都难挤出一丝笑容。
“这次是复发,更可怕。”代女士说,女儿第一次住院是2013年11月28日,当时一家人在成都打工,两岁多的孩子脸色不好、身上疼,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白血病。为救孩子,代女士的婆家人和娘家人东拼西凑,借遍所有亲朋好友,让孩子在成都一家医院治疗了半年多。可是,化疗后,孩子的身体难以承受,病情加重,花光近16万元后,出院回家,改服用中西药维持。
吃药需要钱,还有债需要还,夫妻俩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丈夫到广州工地打工,代女士到济南开了家汉堡店,打算有钱后再带孩子治疗。可是,病魔并没给他们更多时间准备。2016年12月3日,代女士接到婆婆的电话,说孩子突然流鼻血,躺下后竟然口吐血沫,已送到医院抢救……她哭着关了店门去买票,当天赶回成都。
“孩子的时间恐怕不多了,你们是选择陪她开开心心玩,还是让她待在医院?”医生找代女士谈话,暗示继续治疗可能人财两空。
“孩子那么小,身为父母,谁会愿意放弃?”她说,“这是我们救孩子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不能再错过。”
因为孩子的医保在河南,2016年12月11日,她和婆婆带着孩子转入省肿瘤医院。再次化疗后,病情危重的孩子出现肺部感染、胃肠道出血等症状,治疗费用多时一天需要几千元。钱,再次成为大难关——为筹钱,孩子的姥爷在老家到处借,可债没还上,再借更难;孩子的爸爸仍在工地干活,忙一天顶多挣200多元……无奈之下,他们准备发起轻松筹。
“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直住在医院,是不是我的病不会好了?”“我什么时候能回去上幼儿园?”孩子好像意识到什么,有时会问,代女士忍着泪哄孩子:乖,没事儿,等病好了,妈妈就送你回幼儿园……说话时,她紧紧抱住孩子,心也越揪越紧,生怕一不小心女儿就会“飞”走似的。
编辑:梁霄
关键词:白血病 偏爱 儿童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