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从安思远到马克斯:看西方介入明式家具收藏新角度
藏家故事
采访/程香 采访对象/Marcus Flacks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英国著名古董商、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悉心研究中国明清家具和文人赏石。2016年9月16日,他的个人专场“择善藏私:马克斯-弗拉克斯家族珍藏”,即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
右图为马克斯及夫人于1996年在纽约刚开画廊时的剪相。
去年5月,纽约佳士得举办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轰动了全世界的收藏圈,成千上万的藏家不远万里前去纽约“朝圣”。
《Contemplating Rocks》,Marcus Flacks著,2012年。
今年9月,纽约佳士得即将再次推出西方藏家个人专场——“择善藏私:马克斯-弗拉克斯家族珍藏”。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英国著名古董商、收藏家马克斯·弗拉克斯。相同的是,西方藏家对明式家具的热爱和品味,透过一代又一代的业者、一场又一场的拍卖,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在遥远的西方,明式家具之美是如何被发现的?西方人又是从哪些角度切入明式家具的审美和收藏?
《中国古典家具》(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Marcus Flacks著,2012年。
从安思远到马克斯,从业者到学者,从行家到藏家,从这些身份切换里,或可窥见明式家具在西方的地位转化。
本刊记者透过马克斯的东方好友、香港华艺大荣蒋念慈先生,对马克斯进行了专访。
中国家具与西方藏家
在业界,大部分人认为,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1944年),是西方研究中国家具的第一本开山之作。
实际上,早在1921年,第一本有关中国家具的图录就在法国出版了,书名为《中国家具》(赫伯特·塞斯辛基 著)。1922年,法国学者奥迪朗·罗奇(Odilon Roche)也出版了一本《中国家具》(Les Meubles De La Chine)。他提到:“艺术领域的最新发现则要数中国古代家具。当然,精美的漆制屏风在欧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物品,但其来历一直不为人知,人们只是将它戏称为‘科托曼特拉克屏风’。近几十年来,收藏家才开始对中国古代家具产生兴趣,在不断地收集工艺高超的样本之后,他们第一次给这些样本做了图样归纳整理。”
《中国古典家具私房观点》,马克斯·弗拉克斯著。
除了赫伯特和罗奇,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作者,如莫里斯·杜邦、奥丁、哈勃特等都对中国家具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只不过书名都叫《中国家具》。直到1944年,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出版,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将中国硬木家具的地位在西方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后的七八十年间,西方出版的中国家具专著,层出不穷,精彩不断。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斯·弗拉克斯出版的《中国古典家具》(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2012年),以及《中国古典家具——一私房观点》(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A very personal point of view,2011年)。
《中国古典家具》(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内页插图。
除了家具专著,马克斯还对中国文房、赏石文化等,都有沉迷与研究,出版多部著作:《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2014年);《Contemplating Rocks》(2012年)。对东方艺术品在西方的推动和认知,有着卓越的贡献和特殊的地位。
马克斯与明式家具
马克斯生在米兰,也在米兰长大。父亲是英国一代古董大亨维克多·埃斯肯纳齐(Vittorio Eskenazi)的好朋友。少年时,马克斯得以常常有机会随父亲去埃斯肯纳齐的古董店玩耍,三个人在那里度过了不少温馨的周末。中国艺术品安静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他深深着迷。也是在那里,马克斯完成了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启蒙。
不过,直到二十多岁时,马克斯才真正接触到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拥有让人惊艳的本领。简洁、优雅、质量上乘、硬度极高。”马克斯说,“对我而言,明式家具代表了世界家具史的顶峰。不管是设计、构造还是材料,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家具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马克斯的书房
那个时候,马克斯还在英国一间画廊工作,不过已经有了自己拥有一间画廊的冲动。“对自己的画廊,我们已经做了诸多准备,而明式家具就是这块拼图的最后一片神奇。”1996年,马克斯和妻子Debby做好充分准备,逐渐购入明式家具,终于如愿以偿在纽约开了自己的画廊——“MD Flacks”,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艺术品收藏生涯。
“我们以收藏家的心态和思想,进入明式家具和艺术品的市场,也因此不敢想像地收藏了很多我们非常喜欢的作品。”马克斯说。
马克斯家居陈设,明式家具与中西方艺术品共处一室,完美结合。
过去二十年间,马克斯一家与明式家具、中国文人石共处一室,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明式家具与他的生活、工作,早已连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角色。
采访中,马克斯反复强调说:“我总是对人们说,当你把明式家具从空间中拿走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明白她的重要性。明式家具可以给任何空间带来非凡的美学感受和特殊的平衡。这不仅仅是因为明式家具有精致的比例,同时也是因为她们根植于建筑学的体系结构。所以每天,你可以不加注意地跟她们一起生活,你可以长时间地审视一件家具,或者干脆坐在一把椅子上,对她们结构的精巧或者美妙的线条发出赞叹。我们真的非常荣幸可以与这些明式家具一起生活这么久。”
对话马克斯
问_程香 答_马克斯 翻译_蒋念慈、张嘉奇
第一部分:西方角度如何介入明式家具收藏体系
程香:听闻您有46件收藏将于今年9月在佳士得拍卖。这其中有多少件明式家具?送走她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马克斯:9月份上拍的46件艺术品中,有10件是家具。其他的有一些赏石、文房用品,还有一些字画。当然,她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国度——中国。很大程度上讲,要对她们放手,是很困难的决定。毕竟,她们是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明末清初 黄花梨嵌湘妃竹圆角柜一对,是马克斯最珍爱的藏品之一。
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客户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还会在意和关注多年前被我买走的艺术品?”
我告诉他说,这些艺术品曾经属于我,与我共度过许多美好宁静的时光,已经与我的生命发生了联结。那么,不管她们今后是否继续留在我身边,亦或是找到了新的归宿,都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将永远注视着她们的下落。我觉得我对这46件艺术品也会是一样的感情。
程香:对一个西方人来说,欣赏遥远的中国明式家具,有哪些切入点?
马克斯:明式家具最好的品质在于刚坚精练。这是因为明式家具并不是根据硬度的现代理解来“设计”的,明式家具的设计和构造思想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有机发展而来。
木材也很重要,黄花梨和紫檀这类木材的美妙和硬度使明式家具得到最终的改良。
关于明式家具,大多数西方人的热情和喜爱源于其简洁的“现代线条”,以及非常出色的材料,然后人们才会注意到精巧的构造。
清 十八世纪 紫檀桦木廮面长方案
明式家具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能够在一个空间中兼收并蓄,表现得非常出色,而且可以让家具周围或者是放置其上的艺术品发出更好的光芒。如果使用得当,明式家具是室内设计的必需品。
程香:就您的收藏经历而言,过去二三十年间,西方世界对明式家具的认知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马克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是,西方人逐渐开始将中国家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欣赏,而不再仅仅把她们当做舶来的家居装饰品。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很大程度上依赖像1996年纽约佳士得的里程碑意义的拍卖(“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专场),以及大量古董商参与的艺术品博览会和发布会。
除此之外,对于家具的包浆和传承,西方人也是越来越有兴趣,而且新木种在家具上也应用得越来越多了。比如,榉木、铁梨木、楠木、核桃木等等,它们也可以像黄花梨和紫檀那样做出非常精彩的家具。
第二部分:陌生语境下,西方如何切入中国家具理论研究
程香:您不仅收藏明式家具,还出过多本相关的书籍著作。我感到好奇的是,在语言不通、文化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您是如何建立收藏研究观点,又是如何论证的?
马克斯:语言和文化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生活中大多数的事情来说,热情其实更为重要。
我对中国家具充满热情,也对中国的文房用品、赏石、书画,甚至是文人理想、中国历史、东方美学都很入迷。有了这些热情和渴望,于是我将这几十年来形成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和人们分享。
马克斯所撰写的《中国古典家具——私房观点(英文版)》,2011年出版。
目前,我已经写了3本书,今年和明年出版的一些新作品,我也都有参与。做学问探索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之旅的一个很令人兴奋的消遣,因为,分享知识和观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趣、非常值得的事。
程香:这里面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请您分享一二。
马克斯:的确,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很多故事。也许有一天,我可以专门出一本书来写写这些故事,当然不仅仅写我自己的,也写一些在过去20年里围绕中国家具发生的故事。
来讲一个我最喜欢的故事吧。这就要说起一对特殊的黄花梨斑竹柜,她们也将在9月份的纽约佳士得进行拍卖。那是十几年前我们刚开始到香港时发生的事。有一天,我和太太正在检查已经入手的家具,突然注意到角落有个被刚刚送来的箱子。我放下手头的事情问卖家,里面是什么?收到的答复是里面的东西非常特别,而且对于一个年轻的买主来说太贵了,可能负担不起。我一听,立刻毫不犹豫地说,“把箱子打开!”
明末清初 汉白玉绣墩一对1
明末清初 汉白玉绣墩一对2
几分钟后,我花了一个创纪录的价格买下了这一件黄花梨单柜,简直开心得不得了。更神奇的是,后来我们竟然找到了另外一件,为了买下她甚至花了更多钱。妻子Debby和我都非常喜欢这对柜子。后来我们卖了一件,留了一件,不过再后来,她们又重聚在我们家中了。
作为这对柜子的第一个买主,我是非常幸运的,至今仍然觉得,买下她是一个聪明的决定,能买下另外一件更是幸运无比,能把这两件柜子聚在一起简直可以称之为是奇迹了。如今,我们和她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这是我职业生涯甚至生命中最荣幸的事情之一。
程香:不止是您,早在1944年,艾克就出版过《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他之前,亦有几位西方人出版过《中国古典家具》。去年去世的安思远先生,也曾经出版过和中国家具有关的书籍。可以说,明式家具在近代在中国的复兴与繁荣,与西方世界的带动有直接关系。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您如何看待西方参与明式家具收藏、研究的动机和热情?
明末清初 黄花梨嵌湘妃竹圆角柜一对(其一)
马克斯: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是也很好解释。中国家具最开始被西方接触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很多旅居在北京的侨民(比如Ecke)对明式家具推崇备至,原因则是明式家具与新兴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美学发生了共鸣。
后来,这种欣赏通过Ecke、Kates还有像安思远的引路人Alice Boney出版的书,被传送到了美国,明式家具在西方逐渐流行起来。安思远还写了一本书传播赞美明式家具,在美国收藏家和博物馆领域广泛流传。
而在同期的中国,艺术文化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国家正在挣扎中前行,人们根本无暇照顾到家具。这就是为什么早期关于明式家具的学术研究和热情更多地来自西方。不过,在研究明式家具方面,最重要的事件是王世襄写的《明式家具研究》,没有之一。正是这本书改变了明式家具在中国的现状,并且让明式家具真正走上全世界的焦点。
第三部分:生活于明朝
程香:我注意到,在您的家中,珍贵的明式家具是直接被使用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您将明式家具、太湖石与西方家居环境融合在一起陈列?
马克斯:我第一眼看到明式黄花梨家具的时候,就意识到我必须要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这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跟黄花梨家具生活在一起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她们是一个空间的“灵魂”,能为空间的气质迅速带来改变和提升。我不能想像没有她们的日子。于我而言,一个没有明式家具的空间是匮乏的,或者说,没有这些家具杰作,空间只能付出更多来克服这种神秘气质的匮乏。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明式家具在一个兼收并蓄的环境中,总是表现得更加出色。明式家具与赏石、根雕还有其他可以被定义为“文人品味”的东西,有种很特殊的联系。或许这种联系就是大自然,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在这些物品的表现里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程香:您的家人、朋友对此如何评价?
马克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的家庭可以说是在中国家具和艺术品之间成长起来的。我记得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与小朋友在我们家里追逐打闹,突然,他就停下来了,对着他朋友喊:“停!小心!那是一把1000岁的桌子(一件辽代的作品)!”
明末清初 黄花梨嵌湘妃竹圆角柜一对1
明末清初 黄花梨嵌湘妃竹圆角柜一对2
我还记得,我儿子和女儿在一张非常精美的黄花梨桌子前面,把一张一张的纸贴起来做成纸房子。中国家具以一种有机的方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我觉得只有等他们更大一些的时候,才能更完整地去欣赏这些家具。
程香:在9月份的拍卖中,为什么您提到一定要将这次的46件藏品一次释出,不可拆分?
马克斯:我有点强迫症,追求完美,希望所有的事情越完美越好。所以当我们决定做这个拍卖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要代表我们收藏的最高水平。为什么要释出,每个人卖东西都是在拿有价值的东西换钱,至于我们,做这个决定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觉得需要在我们的生命里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当然还是会留有一些漆木家具和艺术品),新的篇章需要一些新的资金、新的能量。当然,这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特别感谢香港华艺大荣蒋念慈先生对本文采访提供的帮助。)
编辑:陈佳
关键词:从安思远 到马克斯 看西方介入 明式家具收藏 新角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