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25岁的辽宁小伙自配“抗癌药”救母:靠得是运气
上大一母亲肺癌晚期
这几天,因为自己配药救活了两次被医院下病危通知书的母亲,敖宁在网上火了,他的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有媒体想采访他,有人想捐钱给他,不过对想捐钱的好心人,敖宁在表示感谢的同时都拒绝了,因为他还年轻,还可以奋斗。
事情还要从他上大一说起。2011年10月,敖宁刚到大学参加完军训,他给远在辽宁省的父母打个电话,和母亲聊了几句,母亲的声音有些虚弱,在电话中还不时咳嗽。敖宁隐隐感到母亲身体不是很好。但父亲告诉他,母亲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得了胸膜炎,吃点药,过一阵就好了。敖宁当时对此事并未放在心上。
过一段时间,敖宁再往家中打电话。他父亲说母亲在忙着,不方便接电话。敖宁隐隐感觉到父亲可能有些事在瞒着他。在他的追问下,父亲哽咽着告诉他实情:母亲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已经开始转移。
这个消息对敖宁来说就像晴天霹雳。此时,因为他上大学一年学费要数千元,母亲治病也要花钱,敖宁曾想放弃学业。但他父母都反对,尤其是他母亲更是坚决反对。“母亲让我不论如何也不能辍学,要把学业完成。她说,就算她的病不治也一定要让我把大学读完。”此后,敖宁只能趁着寒暑假和十一长假的机会回家探望母亲。
随着化疗的进行,看着昔日满头黑发的母亲头发大把掉落。化疗有时太疼,即便是坚强的母亲有时也疼得发出惊叫,大汗淋漓。看到母亲如此痛苦,敖宁只能一个人偷偷抹眼泪。
查论文入群配“抗癌药”
自从敖宁的母亲得癌症后,一家人生活更加拮据。敖宁的母亲在生病前是当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每月工资不到4000元,患癌后,敖宁的家快被掏空了,能借钱的亲朋都借过了。
两年的化疗并没有使敖宁母亲的病情好转。2013年,敖宁的母亲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头部、盆腔都出现了癌细胞,她人也变得更加瘦削,脸色苍白。
敖宁和父亲带母亲去沈阳和北京治病,在北京为了挂号站了6个小时,但辛苦等待并未带来好运。医生说,母亲病情已进入晚期,估计生命最多不超过一年,让他们回家好好陪陪她。
但敖宁不愿意母亲等死,他决定做最后的尝试。每天照顾完母亲后,敖宁就通宵达旦上网找论文,查资料,国内的论文他甚至找到了1976年的。中文找完了就找英文的,有些英文资料他不太懂,就请教英文好的同学,甚至加入了一些肺癌病友群,向这些家里有癌症患者的家属请教,他们之前吃什么药。
“我就按照一些学术专著里提到的药物,帮母亲配药,用的药物有中药,也有西药。”敖宁说,在短短一年里,他查阅了上万篇中外论文,并走访了几十位癌症家属,为的就是能配出“抗癌药”。
随着癌细胞的转移,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休克、昏迷,神志不清。
“没办法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敖宁每次将药碗端到母亲床头,他的手都有些发抖。“妈妈,医生说你的病已经很严重,医院已经没办法治,我给你弄了些药,但是这些药有很大风险,我害怕你吃了会……”
“没事,妈愿意吃,不管吃下去有用还是没用。”母亲抬起手,然后接过了敖宁手中的药。
敖宁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一天,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母亲的情况竟然慢慢有了好转,各项癌症指标没有进一步恶化。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辽宁 小伙 抗癌药 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