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以“6+2”新模式促“双提升”
大连市政协探索建立提案办理协商工作机制与制度纪实
问效于办理反馈之后
去年初召开的大连市政协全会上,张勇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容易辨认交通标志,提高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提案。
“设置交通标志不是为了罚款,而是要起到‘警示’作用。”张勇说,他撰写这件提案的灵感源于一则“不按导向车道行驶俩月被拍40余次”的新闻。到事发地察看发现,大连个别交通标志、标线不够规范的问题的确存在。他在提案中写道:交通警示标志大都画在地面上,司机开车往往“不往前看,只看地面”成了一大怪现象。为此建议在驾驶员容易辨认的前方醒目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或提醒,使其真正发挥“警示”和“引导”作用。
相关部门很快就该提案作出书面答复,但办理结果未获委员“满意”。市政协提案委获悉此情,及时介入,协调市政府办公厅、提案承办部门、提案人一起,逐个路口实地勘察,然后坐下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选择了10个违规高发路口进行试点,并安装了规范的警示标志。这一举动经当地多家媒体报道后,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提案办理协商的目的,是要增进共识,以求实效。”去年,市政协进一步加大提案办理协商密度,先后开展相关协商活动60余次,凝聚了共识,推动了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楼电梯安全监管》的提案,党派团体和委员连续多年提出未有进展,经过几轮协商,催生了《大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悉,这是该市首次就电梯安全管理进行专项立法。
对去年产生的11件委员不满意提案,市政协逐件组织开展再次办理协商,直到委员满意或理解。同时,首次实行“实地协商”的方式,选择对办理有争议而适合现场解决的提案,邀请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提案人及新闻媒体一起到现场协商研究解决。“这种实地共同协商后再办理、办理后实地反馈的协商方式,显得更接地气,已成为民生类提案办理协商的一个新优势。”程爱民介绍说。
致力于双向质量提高
2016年10月8日,大连市政协召开十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组织委员对部分重点提案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与此同时,市政协提案委陆续收到了510多份市政府系统对所承办重点提案质量评价的反馈意见表。双方互评,在大连尚属首次。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只有提得好,才能办得好。”着眼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形成双促进、双提高,市政协在以往仅是单方评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提案“双向评议”机制,即由委员对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质量进行评议,承办单位对提案质量进行评议。
经过精心设置评议指标体系,一份《关于开展2016年市政协重点提案质量评议活动的函》,同时发往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和各提案承办单位。提案是否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是否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是否关注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否逻辑关系清楚,表述规范、严谨、简要?按照以上内容,各承办单位结合提案办理工作,采取集中评审、逐件评议等方式,对32件重点提案质量进行了评议。结果显示:总体评价好的占91.7%,比较好的占6.9%,一般的占1.4%,由此进一步强化了提案的质量意识。
“开展‘双向评议’,相应工作要同步跟上,以形成良好的‘叠加效应’。”一方面,大连市政协坚持把提升提案整体质量作为强化履职能力的重要着力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和界别活动,通过召开选题协商会、政情通报会、专题协商会等方式为委员知情明政搭建平台,为形成质量高、分量重的提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提案督办力度,建立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开展提案督办机制。2016年,会同“两办”对15件提案进行了联合督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对政府系统提案进行督办,提案办复质量和办复效率明显好于往年。(记者 吕东浩)
编辑:薛鑫
关键词:大连市政协 提案办理 提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