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木版年画传人:“一不小心”刻出个二维码

木版年画艺人张阔正在制作年画
旧时节,到了年根儿底下,老北京的胡同中、院子里就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喜气。每年过完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接着就是所谓“二十四,扫房日”。扫房之后,就是买年画、贴年画的时候了。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北京的木版年画和天津杨柳青那种手绘的“卫画”不同,卫画大多画的是胖娃娃抱鲤鱼之类的题材,而北京的木版年画多数与“神”有关,老百姓供奉的门神、灶王、财神等都是年画的主角。此外,各行各业、五行八作供奉的“神马”年画式样就更多了,他们是各行各业传说中的祖师,如木工供奉的鲁班、缫丝业敬祀的轩辕黄帝等。还有一种叫“戏出”的年画,也深受老北京市民喜爱,描绘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戏剧场面,流行的有“霸王别姬”、“凤仪亭”、“连环套”、“空城计”等。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曾经喜庆鲜艳的年画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褪色消失了,大门上的门神,灶上的灶王神,仓房里的财神,墙上挂的九九消寒图……成为老一辈人对昔日岁月静好的追忆。
对一些人而言,年画是他们过往日子里一段明媚的曾经;对另一些人而言,生命在这里得到了绽放。比如,张阔,北京最后的木版年画艺人。
1
大杂院深处的“匠人工坊”
前门附近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胡同,这里聚集着很多现代的、传统的手工艺者,一间窄小破旧的阁楼,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如果不仔细看门上的牌子,没人会想到里面隐藏的是一个手工艺者的工作室。他们在这里默默纺麻织布、打造银器、设计皮具、制作铁艺,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于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所以拜访这些手工艺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会“寻隐者不遇”。寻找木版年画艺人张阔先生的工作室也是这样,虽然给了我具体地址,在胡同里来回溜达了好几遍,才终于在一座大杂院的深处找到他的“匠人工坊”。
两间平房改造的工作室显得有些杂乱,宽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颜料、毛笔、刻刀,以及制作好的木版。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张阔都是坐在这张工作台边,琢磨年画的事,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已经有10年。这事儿带不来财富,带不来名利,张阔却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年近六旬的张阔是位典型的老北京,面容和善,说话周到,一口京腔儿。听说别人常喊他一声“阔爷”,那是对北京爷们的尊称,“都是玩笑,其实哪里称得上爷呢!”他谦和地笑。
工作台上有张刚印制完成的木版年画,张阔有些得意地拿起来给我看,画上一只气宇轩昂的雄鸡,黑色的羽毛,鲜红的鸡冠,背景是翠绿的竹叶,颜色和谐,构图雅致。“这是我为鸡年创作的生肖年画,这叫‘大吉大利,竹报平安’!”每年春节前,张阔都会精心创作一张生肖年画。
说起年画,张阔一聊就收不住了,光是这一只鸡就有不少讲究。为创作这张年画,他查了很多资料,最后还是按照传统样式设计图案,鸡头冲西,意为报晓,一只脚爪抬起,是“金鸡独立”的经典姿势。“鸡谐音‘吉’,立谐音‘利’,这张画寓意着大吉大利。老百姓特别喜欢鸡,老话儿讲鸡有‘五德’,分别是文、武、勇、仁、信,因为它文有冠,武有距(雄鸡后爪),好斗为勇,见食招呼同伴为仁,定时报晓为信,人们赋予鸡很多美德。”
年画其实不仅仅是一张画,画里有传统、有文化,因为它们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希冀,这些才是让张阔真正痴迷不已的原因。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木版年画传人 木版年画 二维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