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80后到00后都在为“压岁钱”烦恼
80%网友反映被父母“代管”
既然拿了这么多压岁钱,那么问题就来了——都到哪里去了?怎么用掉的?
提起这个话题,接受调查的网友纷纷发来“大哭”的表情。其中最能引发共鸣的回答是“小时候收到压岁钱,爸爸妈妈都说要帮我存起来,但是从此再也没见到我的压岁钱。”
《金证券》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80%的网友反映,上大学以前的压岁钱,都被爸爸妈妈以“代管”的名义拿走了。而这些爸爸妈妈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真正“代管”的,即给孩子另开账户存起来的。
“我只知道我有压岁钱在爸爸妈妈那,但到底多少,还真不知道。”南京财经大学一位大三的学生笑着感叹。
上大学后压岁钱几乎都是买买买
要说上大学以前,年纪小,压岁钱被爸爸妈妈“代管”,那上大学以后呢?
南京师范大学一位大二的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引用网友们的回答,“终于等到我学会了花压岁钱,可是却没有人再给我压岁钱了……”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由于各地习俗不一样,一些地方认为孩子上大学就是大人了,所以就不再给压岁钱;另一些地方则以是否结婚为标准,认为只要没结婚都可以要压岁钱。
江苏师范大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就其周围同学的情况看,虽然现在收的压岁钱,不会再交给父母,但大家在怎么用压岁钱,或者说零花钱上,并没有特别清楚的想法。
“我在班级群里问了下情况,大多数就是拿到后买买买;也有存着当学费的,不过十分少;理财的话,像我们文科生基本不会有这个意识,很多人甚至连这两年比较火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不知道。”她说。
家庭学校都开始
重视“财商教育”
80后是没什么压岁钱不知道怎么花,00后是有很多压岁钱,也不知道怎么花。大部分人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不宜拿太多钱。而等到上大学,可以拿钱管钱的时候,其个人经历,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面临着“财商教育”的缺失。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大学生裸贷、打白条等现象,某种程度上是财富规划能力缺失的表现。”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对《金证券》记者直言。
南京大学教授茅宁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高校层面并没有类似的教育,其解释,已经有学者在关注大学生财商教育和培养了,但是并没有组织化、系统化的教育课程。
记者了解到,虽然高校并没有类似的教育,但很多小学早已行动起来。“我家孩子现在上小学一年级,这个假期的数学作业就是让小孩自己去认识钱,学会管理压岁钱,会用100元买东西。老师也鼓励要教会小孩记账。”上述82年的张亮(化名)告诉记者。
编辑:梁霄
关键词:压岁钱 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