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应届生离职率持续走高 职场新人年终该不该跳槽
■ 数说
职业稳定性
201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总体离职率为34%。
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2个雇主工作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为1.9个,有42%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8%有4个及以上雇主。
来源:《麦克思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职业忠诚度
从月收入方面来看,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与其月收入大致成正比。
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6487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过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的月收入最低(6014元)。
来源:《麦克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
跳槽意愿
能源/矿产/环保,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行业白领跳槽意愿最强,占比分别是63.4%和59.7%。
政府/非营利机构和农林渔牧行业的白领跳槽意愿较低,占比分别是49.1%和37.8%。
来源: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白领秋季跳槽指数调研报告》
■ 职场案例
“我想更快速地成长”
●陈安东 ROOBO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高级经理
2015年5月,从英国读完硕士回国的陈安东进入一家知名的快销企业做管理培训生,“薪酬待遇在应届生里算是很高的了”。管培生需要经历3年的轮岗,陈安东第一年的轮岗在供应链做精益管理的相关工作,“学到了不少快消后端的专业内容,老板很好,企业文化、培训体系等也都不错。”
但陈安东总觉得,自己的成长速度和接触的东西没有他预想的那么好。工作半年后,正好有个机会,一家做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创业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我觉得人工智能正处于风口,男生本来也对科技领域的东西感兴趣,于是很快就决定跳槽。那时正好是年前,大概是周三去新公司面试,周四就回原公司办了离职,周五就在新公司入职了。”
说起如此迅速的跳槽经历,陈安东笑称,“从一天就能完成工作交接,也能看出我当时的工作内容还比较单薄”。与此同时,这家知名快消企业鼓励员工发展,不管是在公司内部还是离开公司的理念也让陈安东的跳槽之路非常顺畅。
加入创业公司负责公关和活动相关事务后,陈安东开始了每天上午10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周六有时加班的工作节奏。从大公司到创业企业,陈安东觉得自己适应挺快。在创业企业,在摸索中学习渠道怎么做、市场怎么做,让他兴奋的是,对于产品和活动,自己的很多公关想法可以付诸实践并看到效果,决策的过程和效率也要比在大公司更快,与此同时,他能够接触到的人、学到的东西也更多,决策时更果断,对事情的判断更有自信,对行业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陈安东认为,作为90后的新职场人,他并不觉得工作年限越长才能体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我觉得关键在于你在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如果在企业呆一分钟不能为企业创造5-10分钟的价值,那呆的时间再长也只是耗着而已。”
观点交锋
毕业不久就离职可能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王一新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太短的时间可能无法掌握核心技能。同时,频繁跳槽经历容易被HR质疑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一般企业新入职员工有三个月到半年的试用期,半年内离职不管是否个人主动离职,都可能被HR认作是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而被辞退。另外,不利于培养克服困难的心态。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可能因一些小困难选择用离职来解决问题,但工作中不免遇到这些挫折,若没有好的心态,可能会形成“惯性离职”,即用离职来逃避问题。
工作像恋爱要允许职场新人多尝试
●王剑 前程无忧市场部高级经理
超三成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离职有诸多原因,不能一味地凭短时间跳槽这一点就否定他们的工作能力或态度。不少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时是相对盲目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与现有工作不匹配、不适应或缺乏兴趣因而选择跳槽,是可以理解的。
选工作像恋爱,一见钟情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是需多次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的。在职业生涯早期,新人们若能在综合分析行业前景、自身兴趣、企业价值观、发展空间等因素后借由跳槽找准职场方向,这不会影响职业发展。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跳槽 工作 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