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姚彬:医生必须报患者以亲人般的赤诚

2017年01月25日 16: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SARS抗击一线的他:“稳定军心”的“主心骨”

很多人如今还对十多年前席卷中国大地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记忆犹新。SARS、非典,是当时最令人害怕的字眼,激起了无数人心里的恐惧和无助。而姚彬则在北京海淀医院隔离病房经历了抗击SARS的全过程。

面对肆虐的病魔,医生护士们眼看着感染患者一天比一天多,心里都跟着没了底。护士长周颖告诉记者:“在隔离区,当时我们经常以负责人姚大夫为标杆,看到他在,就觉得有‘主心骨’,觉得一定能扛过去。”姚彬是海淀医院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医生,临危受命的他,担任了隔离区的临时负责人,一当就是一个月。

“那会儿的隔离和防护条件比现在差远了,我们在隔离区不能出去,就准备了移动式马桶,当时也没有保洁人员,各种清理工作都得自己来。”他说。恶劣的工作环境、不足的防护条件并没有让他退缩,然而,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实在太辛苦,大家担心“连轴转”会让姚彬累坏了,一致让他休息,而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增加了感染源,我再干一段时间吧!”

当时,姚彬很久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更加忘我地工作。“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一个月后,在领导和同事的反复劝说下,他才答应下线休息,休整一个月后又投入到发热门诊繁忙的鉴别工作中去了。

数十年间,姚彬参加了四川汶川地震等多次救援和义诊工作。工作之余,他还致力于研究医患关系,维护医生的执业安全。

“03年的SARS应该成为中国医务人员履行天职的一种典范。”回望当年,姚彬告诉记者,“如今患者对医生的满意率下降了,不是医生或患者做得不好,这里面有一些偶发矛盾和社会矛盾。”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何会产生误会和伤害?姚彬痛惜不已,他说,“关爱医生,其实就是关爱患者。医患关系不好,受损害的是患者。”

编辑:梁霄

关键词:姚彬 医生 患者 亲人 赤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