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校园欺凌神童移民 中国何时能解决教育之殇?

2017年01月26日 16:03 | 来源:金羊网
分享到: 

不少校园暴力案件由校园欺凌引发

余红告诉记者,校园欺凌不是具体的罪名,也不是一个法律术语,它一般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等行为,造成肢体、心理及精神上伤害的结果。校园欺凌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首先要考虑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特别严重的8类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另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否达到构成犯罪的标准,比如构成故意伤害罪就需要达到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余红介绍,从南京市检察机关2013年以来所办理的校园暴力案件来看,进入刑事案件程序的绝大多数都发生在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中间,并且都造成了严重后果。

“校园欺凌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事件报告和统计制度,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全部的真实情况。但结合这次的调查情况和以往的司法经验,校园暴力案件中,起码有30%是因校园欺凌引发。可见,校园欺凌现象不但不少见,且很容易引发校园暴力案件。”余红说。

欺凌得不到及时处理易酿成严重后果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尚无针对校园欺凌的全国性调查,一些零散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欺负。有专家指出,隐秘性是校园欺凌的突出特点,在没有环境外力控制的场合,如厕所、上下学路上等,青少年很容易受情绪影响作出非理性的行为。

据余红介绍,检察官在办案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校园欺凌现象还缺乏充分认知,有些人甚至把欺凌当作“玩笑”,充其量认为是“过分的玩笑”,导致一些欺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样极易酿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的心灵分外敏感,孩子的世界成人未必能懂。过早或不当介入孩子们的玩笑中,会伤害孩子。但如何做到宽容而不纵容,社会还没达成共识。”余红坦言,这首先体现在对校园欺凌的认定上。目前,针对校园欺凌我国尚处于立法空白,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明确各方责任。

编辑:梁霄

关键词:校园 神童 移民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