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网购年货、外出旅游 春节年味变淡还是社会更多元?

2017年02月02日 07:37 | 作者:汤琪 |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 

从今年1月13日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运为数以亿计的流动人群指向回家过年的路,但漂泊的心态仍无法完全被春节的假期慰藉。

家住河北石家庄的李峰告诉中新网记者,年味最重要的是除夕前的准备工作,但在北京工作的他,往往在除夕前一天才能到家。

“等我回到家,家里已经打扫干净,该买的年货都已经买好,该包的饺子也都已经包好,过年最后不过是一个短暂假期。”李峰说。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金小红将此归结为一种“无根”的心态,她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再发达,也要有自己文化性质的标志。如果人们对于自己的本土文化缺少归属感,就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心态。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张一辰 摄

年味变淡了,还是社会更多元化了?

支付宝集五福,微信拜年、抢红包……一些旧民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拜年方式正逐步变成习惯。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曾经表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变淡或者习俗变化,是很正常的。

金小红也告诉中新网记者,以前过年就是亲朋好友吃吃喝喝、打麻将,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现在更多人选择旅游等方式过年,使得集体性聚在一起庆祝节日的比例在下降。

她说,“在城市生活有更多元化的选择,这是消费层次提高的体现,社会本身要发展,过年的文化形式和内容的表达也会随之变化。”

但金小红强调,现代人享受春节假期的心灵空间仍有待建设。

“我们过年都有假期,走到哪里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但仍觉得年味变淡。”她认为,人除了去追求物质性的价值取向外,还应该有更多愉悦性的追求。

以过年相亲所产生的冲突等为例,金小红分析称,这是多元化价值取向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际矛盾,过年在时间上成为一个契机,使得完全不同的人要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往往使得所有的尴尬和矛盾爆发在一起。

“一方面,在异乡工作的青年可能来自小城市或农村,家里的亲戚对他们是有角色和社会期待的,可当这些年轻人流动到大城市以后,会接受更多元的价值观念,他们并不认为传统的生活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她说。

但另一方面,从亲缘关系来讲,金小红表示,年轻人又不得不去迎合长辈和家族对他们的期待,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文化冲突,包括婚姻观念、消费观念和追求个性的取向。(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外出旅游 春节 年味变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