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漫谈中国文化中的“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
翻开老黄历里的记忆,大年不是雄浑的子夜钟声迎来的,新春不是欢快的爆竹烟花迎来的,而是雄鸡高亢的啼鸣迎来的。雄鸡一声声高唱,一天天高唱,唱出了草木葳蕤、百花竞放春光。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鸡,谐音为吉。大年刚过,立春即至,人勤春早,花木向阳。祝愿诸君吉星高照,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大吉图(国画) 兴安

吉祥图(国画) 霍国刚

金鸡迎春(剪纸) 郭素琴

鲁南地区有在立春这天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图为山东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一位老人在孩童帽子上缝“春鸡”。房德华摄
五德之禽:国人的忠友
鸡能忝列12生肖,要追溯到人猿相揖别的远古时期。鸡被驯化,成为世人的美食,有人说是4000年前,有人说是7000年前,还有人说最少不晚于3000年前。说不晚于3000年前的证据确凿,甲骨文里已经出现了鸡字。
在尧都平阳,即今日山西临汾一带,早就流传着帝尧与重明鸟的佳话。而帝尧所处的时段,大致在4500年左右。这重明鸟可不是一般的飞禽,能够搏杀猛兽,捕捉虫豸,是看家护院的难得卫士。帝尧观测天象,钦定历法,指导耕种,使众生丰衣足食,使部族夯土筑墙,围城立国。天下万国无不感恩戴德,秖支国便将捕捉到的一只重明鸟进献给他,让这珍禽随身护卫。帝尧感念他们的好意,却没有留在宫苑,而是放逐民间,让重明鸟为广众除害。中国古代传说里,就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传说里的大公鸡能够搏杀猛兽,虽然有些夸大,但是捕捉虫豸,确实不假。往昔,威胁先祖生存的不仅有豺狼虎豹之类的猛兽,还有蝎子蜈蚣之类的五毒。猛兽在明处,人们易躲易防;五毒在暗处,人们难躲难防,且常常会钻进洞窟,偷袭栖身的先人。至今,尧都乡下新婚入洞房,新郎必须先于新娘进屋,紧贴墙根踩四角。这是为何?原来是要新郎驱逐五毒,才能让新娘进屋。从这古老的风俗可以推断出,以五毒为食的大公鸡早就是先祖的得力助手,早就是人类须臾难离的忠诚挚友。
这个故事不只耳闻于传说,还可目睹于古籍。晋人王嘉在《拾遗记》里写道:“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可见,民间或在屋里张贴年画大公鸡,或在窗户张贴剪纸大公鸡,以鸡王镇宅,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爱美之心:从山鸡到凤凰
小学课本上有只“美丽的公鸡”,自以为“要比漂亮我第一”,到处显摆比试。找到啄木鸟比美,啄木鸟不比,忙着给树木治病;找到蜜蜂比美,蜜蜂不比,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找到青蛙比美,青蛙不比,忙着为禾苗捉害虫。公鸡很伤心,找到老马伯伯问这是咋回事?老马伯伯告诉公鸡:“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公鸡改过自新,不再与别个比美,而是每日打鸣催促人们早起。这里的公鸡爱美,却是童话,不足为信。
可以相信的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件事。曹操得到一只漂亮的山鸡,早就听说山鸡会跳舞,便想亲眼看看。然而,山鸡不跳,不论谁逗引都无动于衷。曹操大失所望,以为山鸡跳舞定是讹传。可是有人一出招,山鸡不仅翩翩起舞,还跳个不止,令曹操大饱眼福。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公子仓舒。他使用的办法也不复杂,搬来一面大镜子置之山鸡面前,山鸡看见了自己的美丽形影,忍不住忽闪双翅,跃动舞步,时而高飞,时而伏地,时而疾走,时而环转,看得人眼花缭乱。一面镜子为何能让矜持的山鸡起舞弄清影?刘敬叔在《异苑》卷三里写道:“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看来仓舒懂得山鸡临水起舞的常识,借镜代水,诱导了山鸡。仓舒何人也?就是曾经以称象闻名的曹冲。
曹冲借助公鸡再一次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我们则借助曹冲的聪明懂得了:爱美之心鸡也有之。当然,鸡的美丽不是自我刻意为之,而是造物主对这个群体的独特钟爱。这个钟爱被精明的先贤发现了,放大了,于是中华民族出现了一个美貌而又灵异的瑞禽——凤凰。凤凰是祥瑞的象征,是和乐的化身,寄寓着众生的美好愿望。可是,有谁见过凤凰?没有。凤凰是民众心灵滋养出来的珍禽。《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毫无疑问,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遐思出来的瑞鸟。那么,“五采而文”又是何意?其文继续写道:“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德、义、礼、仁、信,多样美德齐备,这哪是对凤凰的评价,分明是对人格的状写,是先祖把高尚品德寄托于凤凰了。
这绝不是主观推测。童年时的乡村院落,最生动的就是一群鸡。一个华贵万状的公鸡在前面引领,后面追随着一群母鸡。公鸡昂首阔步,时不时转动脖颈环顾四周,犹如一位高瞻远瞩的将军。若是发现地上有可食的谷粟,自个不啄,连忙呼叫母鸡来吃,仁也;若是有猫狗来犯,公鸡挺身而出扑向前去搏击,义也;若是黄昏归窝,公鸡绝不占先,让母鸡依次进入,甘愿断后,礼也;时近拂晓,准时啼鸣,从不偷懒,从不有误,信也;集仁、义、礼、信为一体,德也。因而,古人称鸡为“五德之禽”名副其实。不过,对五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韩诗外传》的解释是,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说穿了,是大公鸡启发了世人的想象和灵感,中华民族才有了这光彩照人的凤凰。凤凰,是大公鸡外形美和内在美集合出的理想化身。
母鸡的爱
老舍先生笔下有母鸡的光辉形象。他写道:
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动得老舍先生禁不住把伟大、英雄的赞美词奉送给母鸡。我完全赞成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礼赞,而且还要加上两点。实际上母鸡早在孵化雏鸡时,就已把全部心思投放进去。乡下人将这称为牢窝,只要把鸡蛋放好,母鸡就俯卧上去,分秒不动,整天整天不吃不喝。即使有人把它抱出来,匆忙吃几口食,喝几口水,便赶紧返回窝中。牢窝,真是如坐牢一样守在窝里。辛劳三七二十一天,终于孵出一窝活泼可爱的小鸡,这是第一点。再一点是母鸡带够小鸡四十天,就要它自己觅食,绝不包办代替。哪个雏鸡若要还赖在身边不走,母鸡绝不客气,板着面孔,忽闪双翅非把它赶走不可。这样一来,小鸡早早就会自行找食,就会单身独立,不再依靠母亲过日子。
缘此我才以为,母鸡的爱是天下最清醒的爱,最理智的爱。该呵护时,呵护得全心全意;该分离时,分离得果断决绝。母鸡似乎懂得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由母鸡的做派,比较中国式的父母,称职的能有多少。要么力图清闲,撒手不管,请个保姆代劳;要么大包大揽,包办了儿女的一应事宜。明明孩子已该锻炼自己,父母还包揽吃饭洗衣,用满腔心血培养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讨债鬼。明明是自己溺爱过度,爱得没给孩子留下自立成长的余地,还要抱怨儿女没出息。比照母鸡,审视父母,如果有人发起“寻找最称职的母爱”投票活动,我这一票准定投给母鸡。
成语中的“鸡”
1. 闻鸡起舞
鸡一走进先祖的聚落,众生很快拓展了鸡的服务领域,母鸡下的蛋,成为饭碗里香喷喷的美食。公鸡那嘹亮的鸣叫,则是催促众生起床的号令。远的不谈,直到改革开放前,乡下农家很少有买得起钟表的,都是听鸡叫判断天色是否快亮。我上小学时天天如此,尤其是冬日,天亮得晚,唯恐迟到,便躺在被窝里静听鸡叫。我和同学们都是听见鸡叫赶紧起床,背着小书包朝学校跑去,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日子。
可惜,这盎然诗意没有化解我辈的平庸。我辜负了公鸡的诗意,有人却拓展了公鸡的诗意,不仅用那诗意滋养自己,也将公鸡带进史书,带进成语,这就有了耳熟能详的故事: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二人生于西晋乱世,曾在司州担任主簿。主簿不过是个主管文书的小吏。小吏不见得志小,两人一起共事,一起读书,每逢谈起国家大事,都想改变乱象,救民水火。要改变乱象,救民水火,必须有超群的本领。本领不会自天而降,只能靠苦练得到。他俩同室而眠,天色未亮,公鸡打鸣,即被惊醒。祖逖说,“此非恶声”,赶紧起床练剑。自此,鸡叫声如同起床号,他们闻鸡练剑,从不间断,练得武艺高强,成为一代名将。《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和刘琨的事迹。
公元308年,刘渊反叛西晋,起兵作乱。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那时的并州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他一到任立即安抚流民,发展生产,进而组织兵力,加强防御。刘渊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唯有并州坚如磐石,无法攻取。刘琨一守就是十年。
至于祖逖更是名声显赫,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当上皇帝,史称东晋。祖逖上奏司马睿要率兵北伐,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祖逖雄心勃勃,皇帝却退缩畏葸,干脆使个虚招,表面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却只拨给千人的粮饷和布匹。兵无粮自散,这岂不是暗示他趁早罢手。然而,祖逖决心既定,义无反顾。他率众北上,毅然渡江。船到江心,看着滚滚流水,想想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原父老,他敲打船桨,朗声言道:此番若不收复中原,誓不南渡!江流激荡,将士感动,从此祖国的文化宝典中便增添了“中流击楫”这则成语。
祖逖北伐虽因皇帝司马睿的干扰半途而废,可是闻鸡起舞却美名流芳。大公鸡也因祖逖的浩然正气而成就了家族史上耀眼的辉煌。
2. 鸡鸣狗盗
自从鸡被人类驯化,就成为人们的真挚好友。公鸡司晨,母鸡献蛋,不弃不离,忠贞不二。岂知在这个星球上,与任何物类交友都比与人交友容易。人有欲望,人有性情,欲望追求无穷,性情变幻无常,鸡难免不受牵连,不受委屈。往往人的行为做派,决定了鸡的身份贵贱、行为对错。
鸡被借用,被利用的故事很多,孟尝君借用的那则故事最有名气。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人宽厚,门下聚集着三千食客,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当然,也不乏只会学鸡鸣狗叫的人混迹其中。别人劝他将此类小徒清除掉,孟尝君却不以为然。秦昭襄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感谢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二人一见如故,倾心交谈,秦王更加佩服孟尝君,要拜他为相。这便引起秦国大臣的嫉妒,纷纷在秦王面前贬损孟尝君。坏话一多,秦王改变了看法,不仅不再重用他,还把他软禁起来。如何逃命?孟尝君闻知秦王的小妾燕妃受宠,派人求她相助。燕妃满口应承,却索要一件和秦王一样的白狐裘。白狐裘天下无双,再到何处去找?孟尝君愁眉不展,食客却把白狐裘送到他的手上。原来这位食客会学狗叫,潜入宫中,一阵吠叫引开卫士,登堂入室,顺利取出白狐裘。燕妃得到宝物,赶紧求情,秦王放了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孟尝君连夜逃走,逃到秦国边界函谷关,夜色深沉,城门紧锁,无法走脱。如果秦王得知派人追来,那可就生少死多,危在眉睫啊!就在这时有只公鸡高声啼叫,这一叫,远远近近的公鸡随声附和。守关人听见鸡叫,以为天亮了,按照规定打开城门。孟尝君匆忙出关,借助鸡鸣死里逃生。
原来那领头的鸡声并非鸡叫,而是孟尝君的门客模仿出来的。这件事颇能见出孟尝君的用人之道,天下众生,百人百性,百人百用。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大石头离开小石头垒不成墙。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来,才是好领导。不知缘何,世人竟把这个故事传播为带有贬义的成语“鸡鸣狗盗”,鸡随之受到并不光彩的连累。
3. 呆若木鸡
鸡鸣狗盗,鸡只是受到小小的连累,最大的连累是斗鸡。斗鸡是非常残酷的搏杀,经常鲜血淋淋两败俱伤,实在目不忍睹。可是世上就有人喜欢挑逗公鸡斗公鸡,你认为目不忍睹,他偏要先睹为快,而且大多数人还对这样的人没有一丁点奈何。古代斗鸡成风,竟然还留下“呆若木鸡”这则成语。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训练斗鸡的是纪渻子,主管斗鸡的是周宣王。十天后,宣王问训练得如何?纪渻子答,不行,鸡还有血性傲气。又过十天,宣王催问,纪渻子答,还不行,别的鸡啼叫,此鸡还有反应。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答,也不行,看见对手仍然气势汹汹。宣王熬过十天再问,纪渻子才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叫唤,已无反应。宣王去看,果然这鸡呆头呆脑,如同木头鸡一般,可它神气内敛,不怒而威,别的鸡看见吓得就想溜走。瞧瞧,好斗的人还要把鸡训练成好斗的鸡、变态的鸡,供自己取乐,何其悲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就是有人不鉴,而且还要变本加厉。汉代以后,及至三国,斗鸡成为皇家和达官贵人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曹植在《斗鸡篇》这么写道:“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且不说后面诗句中溅血飞红的厮杀,仅就前头这几句也已清楚,达官贵人看厌了最好的舞蹈,听厌了最妙的歌声,吃饱饭没事找事,以斗鸡寻开心。曹魏如此,蜀汉如此,别看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斗鸡却高人一筹。
斗鸡最出彩的,恐怕要数唐玄宗了。唐玄宗在皇宫附近开辟阔绰的斗鸡场,供他就近玩赏。像选嫔妃那样,在全国精挑细选出几千只鸡,再从禁军中挑选出500名精明能干的“斗鸡童”,专门训练斗鸡。这些斗鸡童由年少的贾昌统领,别看他年龄不大,却因技艺超群,颇讨皇帝喜爱。他与宫中养鹰、养狗的宦官和杂役混迹一起,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被称为“五坊小儿”。《神鸡童谣》叹息:“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五坊小儿不仅欺行霸市,鱼肉平民,甚至连下级官员都敢欺负。有次竟然欺负到在翰林院写诗作词讨唐玄宗欢心的李白头上,要不是武功高强的朋友陆调将他救出重围,还不知要遭受何等皮肉之苦。小儿狂妄可见一斑!李白在诗中无奈地记下:“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煌煌开元盛世,跌落进安史之乱的深渊,杨贵妃的歌舞音韵难辞其咎,斗鸡小儿的狂放吼喊亦难辞其咎。然而,无论罪孽多深,都不应向鸡问责。问责的只能是挑动斗鸡的主管,主管的良知泯灭必然造成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无辜的鸡也难免蒙难。幸在斗鸡之风远去,再没有死灰复燃。
古诗词里的“鸡”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
苏轼为西湖吟诵: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下因鸡而畅想:激昂恬淡皆相宜。
大凡诗人都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直挂云帆写出乘风破浪的豪气;借景抒情,以壁立千仞写出无欲则刚的耿直。鸡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却没有固定的情志,可以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借鸡表达坚定信念;“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借鸡描画闲逸的心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借鸡状写远离故乡的悲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鸡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装点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鸡如同农耕时代的炊烟,缭绕着世人的日出日落;鸡如同信息时代的网络,沟通了人们的喜怒哀乐。风流才子唐寅以鸡来题画:“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戏剧宗师关汉卿以鸡来逗趣:“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各。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从竹篱茅舍走上龙庭的朱元璋畅怀一吟也离不开鸡:“鸡叫一声撅一撅”,平庸;“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庸;“三声唤出扶桑日”,脱俗;“扫败残星与晓月”,超拔!
鸡活跃在国人的日子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里,也活跃在国人的节日里。嘹亮的鸡鸣唱出了众人欢天喜地的节日,新春来了!这是广众的节日,也是鸡的节日,其实大年初一本是鸡日。《太平御览》引《谈薮》记载: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古人认为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才是人日。真有意思,大年初一竟是鸡日,吉庆有余,大吉大利,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内涵的节日!
新春来临,万象更新。来吧,华夏儿女一起举杯把盏,为老人贺寿,为儿女添岁,为阖家增福,共享鸡年赐予的吉祥如意盛宴!
(作者系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国文化 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