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剔除票补、服务费、新增影院 春节33亿票房还算高吗?

2017年02月06日 09:16 | 作者:李方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票补”搅热春节档

华泰证券传媒许娟认为,去年票房增速低于预期的一大原因主要是票补低于预期,而今年春节档互联网售票平台全面重启票补战略。

其中,《大闹天竺》有“猫眼9.9元”和“淘票票限时8.8元抢票”活动;《西游伏妖篇》有“淘票票8.8元”和“猫眼9.9元”等活动;《功夫瑜伽》有“淘票票8.8元”和“百度糯米6.6元”;《乘风破浪》则有“淘票票12.8元抢票”活动。最后实际产生的票房并不是按以上数字统计,而是按影院的最低限价,这中间所产生的差价,一般都是由发行方来“补贴”。

这种营销方式会得到消费者的喜欢,也能反向作用于影片,让影片获得更多的排片量和票房,再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但是,票补对最终的票房数字实际上是一种“注水”,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观众消费。

春节档的这几部大片在上映之前,预售成绩都非常好,截至除夕夜预售票房达到3.5亿元,占首日票房的45%左右,仅《西游伏妖篇》一部片上映前的预售就高达1.76亿,成中国影视预售最高票房。

业内人士认为,票补曾在2015年为国内影市带来全年总票房超过440亿元的虚假繁荣,而2016年票补一经减少,影市就骤冷,票补带来的虚火扰乱了电影市场的正常发展。

服务费纳入票房统计

今年一月中旬,内地票房开始实行服务费统计,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票时所支付的2至5元的服务费纳入了票房统计,但这部分收益不参与最终制片方、放映方分账环节,其实是“水票房数”,唯一的作用似乎就是让票房数字好看一些,以至于有网友调侃:“你咋不把爆米花钱也算进去呢?”

编辑:梁霄

关键词:剔除 服务费 票房 影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