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马利:梦想与时代同频
马利的思维习惯,是把所有感觉加在一起,然后去判断,探寻结论。“把自己放低,最大程度使自己开阔,不给自己设壁垒。”从传统媒体一路走来,驶入网络的海洋,她始终保持着敏锐,保持着对新事物探索的热情。
马利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后合影。
马利来到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进行采访。
◆马利简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级编辑、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1999年获“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津贴。著有《互联网治国理政新平台》、《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一种植物和一个人的追求》、《岁月·社会·人》、《青春活力》等著作。
南疆到北疆,阿克苏到伊犁,戈壁到峡谷。
车行天山,穿过雪线。骄阳似火的六月,时而大风骤起,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大雪纷飞,肆无忌惮的冰雹疯狂地砸着车窗车顶。对面看不见人,羊群、牛群、陡坡、悬崖,一路艰险,一路壮观……
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在新疆参加全国政协调研。
互联网电子商务正深刻改变农牧民的生活:半数以上的涉农企业汇入电商洪流,“赶巴扎网”以汉维双语强势拓展,阿克苏两年来的电商增长出现了井喷……
站在天山脚下,马利想起了11年前,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六月天,同样的壮观和艰险……
翻过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一路向北。从拉萨,到那曲,再到班戈,跟着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的人生足迹,不断走进更高的海拔区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马利一行采访组,长时间深采细挖,前后采访了100多人。
长篇通讯《植根在人民中间》在人民日报刊发那天,正值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参会代表看到这篇文章,临时动议,向先进组工干部祁爱群致意!向采访组学习!整个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从作家到记者,从纸媒到网络,到投身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帮他人圆梦”,在时代的浪潮中,马利一路转型,汇入大势,也引领大潮。
跟时代奔跑,作家到记者
36岁,马利从剧作家转型为记者。1990年民主与法制社派她去安徽抗洪前线。那是她记者生涯中接受的第一个重大任务。
一片汪洋,洪水滔滔。马利的采访记录写道:在灾难临头时,一切生物都向人聚拢,仅有的陆地小岛,人、鸟、蛇、蛙聚挤被困在一起,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关键的时候很多党员、干部真是不怕死,挺身而出地冲在前面……老百姓一波一波往下撤,冲锋舟一轮轮向里冲,老百姓感激涕零从心里喊出:感谢政府!感谢党!此情此景,马利挥笔写就了一篇来自抗洪一线的报告———《天上的太阳远,地上的太阳近》。
回到北京,编辑看罢都说很感人!可是,“文中的孤岛是哪个县市的?哪个老农说的?救人的党员、干部要写全名。新闻五要素不全啊!”马利傻了,马上电话核实。可洪水滔天,电话找不到人。马利又自费重回灾区,把地点人物重新一一核实。
新闻的一字一句都考验着真实。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忘不掉的记忆。作家采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记者采访必须扎实、准确,经得起核查、推敲、追问。
马利5岁跟着父母下放,16岁当兵,21岁回地方,上学、工作、再上学、再工作,从县里、市里、省里再到北京,一路成长、一路转型……
从剧作家到记者,这次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型,跨度不小,挑战不少。最大的挑战是心态。
此前,她已经是一名专业剧作家,1989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到北京民主与法制社工作。从小有名气到从头再来,马利以平常心态拥抱变化,认真学习,从做编辑、记者、到主任记者、部门负责人,她采写了大量的法制报道,结集出版《用匕首收割的爱》、《岁月·社会·人》等。
1996年马利调到人民日报社。进报社之前,马利没写过消息稿。她向一个年轻的老记者请教,对方刚好写完一篇会议消息,“有点乱,你正好帮我誊一下。”马利二话没说,边抄、边改、边学习……
文学创作的经历,给她的新闻之路打下了大开大合的基调。很快,她的新闻作品就得到了业界及同行的认可。
《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是马利将无数的碎片复原出的一段震慑人心的历史。1996年马利浏览一则简略的材料时,意识到这里面藏着一个了不起的题材:1960年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上海等地3000名南方孤儿北调,草原的牧民养育了他们。36年过去了,当年的南方孤儿们和养育了他们的家庭们,如今怎么样了?
3000个幼小生命的命运走向,流淌着母爱,注解着人权,承载着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温度,蕴藏着兄弟民族、家庭之间的血乳之情。在内蒙古自治区既定工作之余,马利的全部时间都泡在内蒙古档案馆。当年黑黄色的麦草纸、蜡纸刻印的工作总结斑斑驳驳,枯燥的数字背后情感涌动。
在完整查阅抄录档案后,马利用所有能挤出的时间,跑遍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赤峰,从学校、医院,直到草原上的蒙古包,沿着千丝万缕的线,打捞起无数散落草原催人泪下的往事。
在这篇跨越37年,涵盖数千人物的通讯里,从国家领袖,到父母、孤儿、保育员,丝毫不见材料的感觉,而是情感奔涌,一气呵成。无数细节打动人心,每个人物血肉丰满,血脉亲情让眼泪无可抑制。1998年春节前后,马利闭门20天,将更宏富的情节化为一本15万字的著作,被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的整个采访写作也尽显了马利调研驾驭题材的功力。
马利的拿手绝活,是让群众甘心把心里话倒给她。跟随她一起去辽宁开原采写《司令退休之后》的年轻记者回忆说:“火车凌晨3点停靠在小站,等找到司令搭起的窝棚,天正好蒙蒙亮。李司令独住,他把我们让进院子。马利像是到了自己家,在瓦罐里摸到两个咸鸡蛋,后院拔了两根萝卜,捋一把青菜,舀面、取水,让年轻记者生火烧柴,撸起袖子摊起了饼,三个人一边做饭一边聊天……”
“到一户老乡家,炕已经看不出底色,上面爬着一个满脸鼻涕的娃娃……我进门不知道该往哪下脚。马利却把鞋一蹬、腿一盘就上了炕,抱起老乡的胖娃,唠起家长里短。”虽是外乡的记者,群众一点儿不觉得她生分。
马利早年的经历,像是为记者生涯所做的一场持久储备。1976年,她从部队回地方后,曾两次参加农村工作队,吃在生产队,住在社员家。那年,生产队春耕累死了一头“当家牛”,社员们六神无主,马利跑大队、公社、县城,磨穿鞋底,买回一架手扶拖拉机。
什么最值得关注?
回应群众关切,急群众所急,马利给过一个公式:“社会缺乏的+时代需要的+大家关注的+人们追求的”。她就是这样,从县乡生产队,到地区,到省里,到北京。从田间地头抓工作,到大会堂里跑新闻,到全世界做高访,采访普京、希拉里、梅德韦杰夫……每一篇作品都紧扣着时代跳动,每一个选题都应和着时代足音。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马利 传统媒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