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三大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背后

北京国企2016“抢眼”成绩单透视

2017年02月09日 16:3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一个企业一把尺子”——启示三:以管好资本为方向,强化引导,建立国资监管新机制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科学有效地引导监督成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的关键保障。

2016年北京市继续强化监管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改革探索。

据介绍,2016年北京市国资委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和主业范围,强化对国有资本布局和发展方向的战略引导。同时,研究制订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将出资人审批事项精简到9大类33项,并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同加强监管。

同时,强化国企信息公开试点,打造“阳光国企”。据介绍,北京市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对北汽、城建、电控、首钢等7家企业进行试点,随后在监管企业全面铺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以定期和临时报告的形式,对财务、投资、重点任务建设进度等方面28类重大事项进行动态监督。

杨秀玲表示,实施企业信息公开,是转变国资监管方式,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履行国资委出资人职责,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同时,北京市还扩大了分类考核试点范围,按照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竞争类的分类考核办法,将试点从北汽、首旅、金隅等竞争类企业,逐步扩大到城市公用服务类和特殊功能类的21家企业。林抚生表示,2017年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分类考核,做到“一个企业一把尺子”,强化引导企业按照不同的功能作用、战略目标、经营方向有序发展。

北京市国资委系统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加大执纪审查力度。据统计,2016年共立案152件,同比增加13%。林抚生表示,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正逐步探索完善具有市属国企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党内监督、落实问责条例,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记者李斌、李萌、丁静、盖博铭)(完)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国企 北京 北京市 企业 国企成绩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