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银行绩效大缩水?部分员工绩效工资只剩千元
【谋转型】
每天12小时工作,热情“被蚕食”
从6点半睁开眼睛,直到中午吃饭之前,除了“早”,秦漠未与任何人说过一句完整的话。他是北京一家中等规模银行的技术人员,一年半之前,手握七个offer的他选择了这里。
从来到银行开始,秦漠每天雷打不动6点半起床,8点左右到达单位。理论上是下午5点半下班,但是他从来没有这个时间下班过,到家都是晚上8点半以后的事情了。“即使晚上7点走,我也通常是最早下班的。”他表示,上班时间严格打卡,下班却从来不准时,毫无弹性。
在来之前,秦漠向自己的前辈、师兄打听过,知道银行的工作时间很长。“老员工都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年复一年,但自己还是需要再适应一下。”
秦漠告诉记者,银行科技系统的分工主要有三大块,具体的需求由业务部门提出,开发部门按照需求做系统程序,而新系统程序的上线则主要是运维负责。他处在第二个环节。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蚕食着银行的传统业务。“受移动支付影响,网银中有很多业务的活跃用户越来越少,例如,手机充值这样的业务。”可是,银行内部的相关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会提出很多脱离实际的需求。
秦漠表示,银行手机APP月活跃度等指标并不是银行关注的核心,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也不是银行转型的重要立足点。在他看来,银行的转型面临着“人浮于事”的困境,受到制度约束等因素的桎梏,转型显得颇为迟缓,他的抱负与热情也一点一点被蚕食。
“业务部门向开发提需求的时候,常常会存在沟通障碍,不仅耗费资源,而且效果有限。”最让秦漠恼火的,是业务对于需求的随意变更,而背后的指挥棒不过是创指标与争表现,具体到他身上,代价就是加班。
【谈收入】
工作琐碎,5万年终奖“兴奋不起来”
早上7点20分,苏可已经到达网点,换好制服,准备上岗。
苏可与秦漠同年毕业,作为国内一所顶尖院校的学生,她加入了珠三角某一线城市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柜员工作。
在到岗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内,苏可和同事一起做晨操,心里想着对当日的业绩期待,通常,主管会向他们询问。
8点半的时候,苏可准时地站到了柜机前,鞠躬,起身等待第一个客户。接下来的一天里,她要不停地说话,数很多遍人民币。直到下班后,匝好最后一笔钱,对上了账,她才可以下班。“基本上都是20点以后了。”此时距她到单位,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
“这是加班,但是人人都这样的话,就没有加班这种说法了。”苏可说。她所在的银行,除了资历很老的员工,加班是常态,“不会有人觉得不正常。”
苏可说,转正后,她的到手工资在8000元到12000元之间浮动,要看具体的业务量,“标准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真的很累。”
供职于北京某国有银行网点的吴欣稍好一些,平日里不会额外加班,考核要求变化也不算太大,薪资一年下来在14万-15万之间。“柜员确实比较累,重复的劳动多,不过比银行的平均薪酬还是要高一些。”
对于苏可和吴欣而言,柜员高压琐碎的工作,更多的是“身体被掏空”的疲惫。
“你想放一个靠枕在腰上是绝对不可能的,手机原则上也是禁止使用的。”苏可说,上面认为这不符合银行形象。
吴欣也有很强的同感。“客户群体相对固定,但是人员配置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去拓展客户,我们只能放弃休息的时间去做。这样恶性循环,身体素质一天比一天差,伴随而来的颈椎病和胃病慢慢吞噬着我们!”
在春节前,秦漠收到了5万左右的年终奖,就他的岗位来说,这个数目与往年的行情基本一样,“想想一年的辛苦,完全兴奋不起来。”那天回家,他用剩下的半棵白菜,炒了一个菜。
编辑:梁霄
关键词:银行 绩效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