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乘客网约车后恶意逃单:手机小号“用完即丢”
小号平台回应:
临时号并非“隐身号”
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家小号平台的开发企业,对方回应表示,小号软件的开发,本意是一个有益用户的防骚扰、保护用户隐私的工具。同时,小号平台上申领的临时号等虚拟号,并不意味着就是“隐身号”,用户用于申领虚拟号的通信运营商的手机卡信息,平台后台是可以收集追踪到的。“至于说申请小号的手机号,入网许可的身份信息验证,是有运营商负责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因此,虚拟号并非是“隐身号”,仍然是有源头可循的。
网约车平台:
将严厉打击作弊行为
针对媒体反映的“小号”问题,某网约车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注意到这类作弊现象,并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打击,从2016年12月1日起,该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平台垫付机制,除异常订单外,将对绝大多数超过24小时的未支付订单进行垫付,少量订单会在订单核实后7天内陆续到账,以此来保护司机权益。
同时,该平台也在逐步完善反作弊机制,通过大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识别是否存在“小号”等作弊行为,目前该系统正在快速完善中,从运行情况来看,已经大大降低了作弊成功的概率,下一步将对类似作弊行为进行更有力打击。一直以来,平台都致力于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简化叫车流程,但对于作弊乘客而言,由于信息作假等原因无法获得应有的安全保障,平台也提醒少数乘客从保障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诚信出行。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编辑:梁霄
关键词:乘客 网约车 恶意 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