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老矿工双脚丈量井陉15年 2万张照片记录文物
他拍照不顾家,有人骂他“吃饱了撑的”
一些村民通过王秋元的宣传,认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72岁的毕富文、50多岁的王会良就是最突出的文物宣传、保护志愿者。毕富文很敬佩王秋元的为人,2013年拜他为师,学习摄影技术,帮他宣传文物保护政策。
2016年,他们师徒走访了井陉县214个村,拍摄了100个村的古牌楼、100个村的古戏楼、100个村的古阁古庙、100个村的古树,100个村的村委会办公楼。最后精挑细选,做成了五本精美的相册,这就是他俩的“五个一工程”。他们计划把这一劳动成果送给县文物所,作为文物研究资料。
翻开相册,王秋元如数家珍:“这是最早的城隍庙古戏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坐落在天长镇城内村。苍岩山镇的景庄村拥有2200多年历史,算是井陉历史最悠久的村了……”
拿上大号的饮料瓶子装上水,带上一袋子烧饼、馒头,骑上摩托车……这就是王秋元出门拍照时的缩影。他这一走,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两月。住宿找最便宜的旅馆,有时还到老乡家借宿,一年四季,他不是在拍照,就是在拍照的路上。王秋元的儿子和好友王会良俨然成了他的专职救援人员。
“有一次,老王在北陉村拍照时电动车没电了,我接到他电话骑着摩托车赶来,用绳子把电动车拉了回来,有20多公里呢。”王会良透露。
“还有一年冬天,老王摩托车坏在了半路上,他儿子骑着三马子把他和摩托车拉回来。”毕富文说,这样的救援,15年来不知有过多少次。
王秋元痴迷摄影,家里的事情则很少关心。为此,妻子埋怨他不顾家,也有亲友骂他,“拍这些干嘛?真是吃饱了撑的!”可他不在乎,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井陉县文物所有关负责人也被王秋元的言行所感动,认为他镜头所记录的大部分属于文物,并表示,文物保护人人有责,希望更多的人能像王秋元那样,用自己的方式为文物保护做贡献。
编辑:梁霄
关键词:矿工 井陉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