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关村转型:从大卖场到创新中心 海归返乡加入创业大军

2017年02月22日 09:40 | 作者:李玉坤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搭顺风车

中关村建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

张弓的公司第一站落脚在北大孵化器。

刚一进驻,他们得到很多免费资源。“如办公空间,还给我们政策上的辅助,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这些都很直接,并且在我看来是非常慷慨的。”张弓说。

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佳格”注册下来比张弓想象的快很多,不到一个月就安定下来,中关村先行先试将此前多年的不便解决了。

当年,国家工商总局推出关于促进中关村创新发展19条意见,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下放登记管理权限,随后,北京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今天,中关村核心区科技类公司,可通过全程电子化平台申请设立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两到三周缩短为3个工作日。

张弓的理想是用卫星大数据种地。

在NASA,张弓主要从事卫星和气象大数据在农业和生态领域的应用,还参与了美国农业部和美国森林局的一些项目。而他的教育背景也涵盖了气象学、地理学和生态学。

卫星大数据怎么指导种地?这一天一地的两件事,看起来不搭边。

张弓解释,他们可以通过卫星数据的分析,实时观测到每亩地的土壤状况、水资源情况、农作物长势以及是否发生病虫害、农作物何时将成熟等,做出最佳评估。

“比如,玉米只要多站在地上一天,产量就会增加,但倒伏绝收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需要测算得到一个最好时机,保证玉米多少天不倒。单单是‘合理的晚收’这项,就能给产量带来5%以上的提升。”张弓解释,这就是他们现在主要做的事。

但张弓并没意识到,中关村和北京都在布局大数据产业。他们的公司甫一成立,就享受着政策“红利”。

按照中关村2015年底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将建成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而北京,到2020年计划成为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种环境推动下,“佳格”发展迅速。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有了3条生产线几十种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一批稳定客户。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关村 大卖场 海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