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山西左权38岁男子花24年为烈士遗骨寻亲

2017年02月22日 11:21 | 作者:江山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了给烈士寻亲,赵亚飞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烟瘾越来越大,整日“吧嗒吧嗒”地抽,一天就能消耗两包。但在找到家人的时刻,他觉得“冲刺阶段”的紧张、焦虑和担心都值得了。

喜悦总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他不知道距离终点还有多远。这些沉睡在太行山的阵亡将士,有的没有墓碑,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当年的目击者大都去世,资料上也只有几笔简单的记录,事迹消逝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中。

赵亚飞不仅要挖开黄土找到遗骨,还要查找资料、寻找亲人。他所有的工具,就是一部旧手机、一台用了七八年的台式电脑和几本黑壳硬皮小本。还是毛头小伙子时,他就一遍遍地跑去拜访村里七八十岁的老民兵,递上根烟,拿出小本,询问老人家看见过什么人、怎么牺牲的、埋在什么地方,然后把这些“东说一句,西说一句”的话都记下来,回家再整理归纳,还要挤出水分。

一位赵亚飞经常拜访的老民兵,并不清楚赵亚飞问这些做什么。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颤抖着嗓音说,如果自己的子孙不主动问,他才不会告诉他们这些历史,因为“说了也没用”。

他听老人们说,50岁以下的人基本就不知道上口村的历史了,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更可能问,咱们村有烈士吗?“再过几年,所有人都忘干净了,”他担心,“如果我不去做,这些事情永远没有人会知道。”

1993年,赵亚飞家里扩建房屋挖出一具遗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烈士遗骨,引起轰动,但是遗骨被收敛进塑料袋,埋在后山坡的一棵柏树下,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时赵亚飞正面临父母离异问题,整日地在外徘徊,在这棵柏树下,他觉得自己和这素未谋面的烈士同病相怜——“我有家不能回,你有家回不去。”“要是我有能力,一定找到你的家,亲手把你送回去。”他对着泥土暗暗发誓。

编辑:梁霄

关键词:山西 男子 烈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