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南京小学弹性离校 校方:在人力和经费方面确实面临压力
好事办好还需“加把力”
“选择‘弹性离校’的孩子,冬季时段下午5点离校,非冬季时段下午6点离校。对于上班的家长而言,这两个时间点接孩子还是不太方便。”采访中,记者听到家长反映,“弹性离校”时间如果能推迟到单位下班后半小时,就更能为家长解难了。
新政提出,“弹性离校”可由学校“自管自办”,具体工作由校内老师承担;可以实行“自管他办”,由学校统一管理,具体工作由志愿人员和外聘人员等承担;还可实行社区管理、学校参与的“他管他办”模式。
尽管政策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吸引各区关工委、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机构和团体提供公益性服务,但记者调查多家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自管自办”。多名小学校长向记者表示,“弹性离校”暂不考虑引进社会力量。
“我们学校700多名学生有100多名申请‘弹性离校’,编成了4个班级。60名教师大概每半个月轮一次,每位老师相当于每周增加了一两节课的课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用自己的老师看护孩子。”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副校长王祖名说,“相比社会力量,本校老师更熟悉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业、预习、复习等进行指导。”
“孩子交给别人不放心,用自己的老师心里踏实。”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何义田坦言,一些志愿者在时间上不能保证,社会培训机构则带有盈利性质,财政补贴不足以满足其盈利要求,“就算培训机构出于公益和品牌美誉度的考虑愿意参与,如何保证他们不趁机进行广告宣传,资质如何考量,能否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等,都是问题。”
南京市教育局新任局长孙百军表示,如果没有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支持,“弹性离校”这件民生实事很难办好。“教育部门将和市区财政、人社等部门一起,根据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政策细则,加强管理服务,尽最大努力把这项教育民生实事办好、办持久。”
编辑:梁霄
关键词:南京 弹性 离校 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