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资源用在刀刃上”:分类保障给有需求的老人更多获得感
监管支持并举 打造养老“百年老店”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在机构体系当中,企业作为供给方,对满足养老市场多样化需求发挥着许多政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当中不乏服务有质量、有品牌、连锁化的企业。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政府的帮扶支持十分重要。
2008年成立于长沙的湖南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财政部、商务部引导设立的省级养老服务产业基金参股的养老服务企业。公司董事长、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唐文湘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
“首先是寻找合适的设施场地比较难,养老机构需要比较贴近社区的场所,在场地供给方面,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实施不足;其次,养老机构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很需要政府的扶持。”他还指出,老人的购买力较弱,这使得机构经营在对象的保障上也存在困难。
同时,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服务有较强的专业性,企业在呼吁更多资金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必须接受政府强有力的监管。
李树丛认为,很多进入养老市场的社会主体,并不完全懂得养老的事情。“养老不是靠孝心和爱心就能做好的,也不是得到政府的扶持就能做起来。社会主体需要认识到,不同的老年人群体是分层的,需求是有区别的,养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
他还指出,养老服务前期在机构、设施、场地等方面需要的投入巨大,收效却缓慢得多,需要靠服务取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在北京做养老服务的都能做成百年老店。只有专心做好服务,有了品牌效应才能把企业逐渐做大。硬件可以用钱砸出来,服务和品牌是绝对砸不出来的。”
张恺梯认为,政府还要做好养老机构的布局,避免出现养老机构的“扎堆”现象。建养老机构前,政府要测算当地的需求,根据养老资源的相关数据,来判断要进入的养老机构的资质。
他认为养老机构的下一步发展重点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政府拿出态度和资源后,要避免导致大家像搞运动一样涌入这一市场,“常态性服务不应该是运动式的,政府主管部门对此要有清晰判断。”
编辑:梁霄
关键词:资源 保障 需求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