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听听百姓呼声
“我们小区什么时候才能有‘养老驿站’?”
最近,在北京市翠微路的一个社区的居民活动中心里,正在举办一个由社区居民自己策划、制作、布展的“居家养老知识科普展”。展览介绍了居家养老的优势、老人在家生活的注意事项,以及居家养老的政策。每天,都有不少到活动室活动的居民,特别是社区的老年人,驻足于这个展览前,不时地评论和咨询。
展览的主要策划者王真,也是一位年近的古稀老人。她在国外从事医疗工作多年,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我们之所以要办这个科普展,一方面是想让老年人平时在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这种形式,推动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王真告诉记者,白天到社区“养老驿站”接受照料,傍晚再回家,这种居家养老模式近年来已经在北京的不少社区得到推广,而且颇受老年人的欢迎。她所在的这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近3成,可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一直比较滞后。几年前,在社区居民和一些热心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好不容易建起了“老年餐桌”。现在“老年餐桌”很受居民的欢迎,但也一直存在场地拥挤、资金困难、人手不足等问题。“这几年,眼看着别的社区都陆续有了‘养老驿站’,可我们这个老龄化如此严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却很不完善。”
据居民介绍,北京市的一家养老服务公司曾有意帮助该小区建立“养老驿站”,但由于场地产权等问题,腾退、协调迟迟得不到落实。“目前,无论是老旧社区还是新建高档小区,由于并没有事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因此不太可能在一个成熟的小区里协调到很大的场地,一般只能通过购买、租赁、调配、插建、企业共建、开发商配建等多种方式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用房。”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也使得场地问题往往成为居民们在“在家门口养老”的最大障碍。
“其实以我们小区的情况来看,场地还是可以调配出来的,就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创新管理平台,让国家的政策能尽快落地。”居民杨女士说,早日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这个老龄化小区居民们的期望,也是落实国家居家养老政策的具体体现。(本报记者 奚冬琪)
担起养老重任,民企还需更多政策扶持
再有一个月,设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爱暮家老年养护中心里的“门头沟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就将正式启用。这家区域医疗中心设有门诊部、老年病区和康复中心,将为居住在养护中心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治疗以及专家医疗服务,并辐射附近有居家养老医疗需求的老人。
这几天,养护中心总裁姚雪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启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目前试营业期间,养护中心已经入住了50多位老人,等医疗中心正式启用后,估计400张床位将很快满员。”对于养护中心的前景,姚雪很有信心。
作为北京市“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爱暮家在医疗与养老的有机结合方面走在了前列。但作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掌门人”,姚雪却感到压力不小。“如果400张床位住满,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一定要保证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质量。”姚雪介绍,养老护理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要24小时待命,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护理员经常要面对老人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很容易产生“负能量”。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少有本地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而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护理员来说,除了每天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之外,还要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做打算。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发现,要想享受北京的退休、医疗等社会保障条件不容易,因此往往干一阵就走了,人才流失严重。“养老护理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如果政府能适当出台一些政策,解决这些人在城市的养老、医疗问题,那么也就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除了急需留住养老护理人才,姚雪还谈到了很多从事养老产业的民营企业都遇到的相同问题——资金不足。“养老产业属于轻资产行业,这本身就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加之国家又没有专门针对养老行业的贷款优惠政策,就导致民营养老企业更加筹资困难。”姚雪说,希望今后国家能在贷款方面给予民营养老企业更多的支持,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信心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好。(本报记者 奚冬琪)
真想再见家乡“碧波荡漾”
我的家乡在苏北盐城郭猛镇民强村。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的环境,更是可以用“巨变”来形容——道路干净整洁,没有任何乱堆乱放的现象;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民的房前屋后没有了私搭乱建现象;特别是大大小小的河道,基本都得到了整治。这些成效的取得要归功于当地实施了严格的“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将所有农村环境管理保护工作责任到人,不间断地跟踪督查。
但让我感到遗憾和惊诧的是,家乡的河道虽然经过了治理,但村民们依然不敢使用河水,甚至在河水中洗手都不愿意。要知道,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时代,乡村的每一条小河,都曾留下我和小伙伴或是游泳、或是钓鱼、或是踩挖河蚌的痕迹。
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得知,大家之所以不敢使用河水,主要还是因为农业养殖污染。现在苏北农村可种的土地少得可怜,农药、化肥和禽类养殖场的污染已经不是主流,鱼塘、螃蟹养殖场的大面积污染,才是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以我家乡的村子为例,围绕村庄有近千亩螃蟹养殖场,每年春季螃蟹养殖户都要进行一次春季消毒,从河中抽取清水,用大量生石灰和专用消毒水,杀死池塘里所有的生物。而这些消毒后的污水,全部会被养殖户直接排放到河道里。这些污水不仅会将所有河道污染,河中的野生鱼虾也会大面积死亡。今年正月初六,我和众多村民就亲眼目睹了家乡多数河道,都有大量野生鱼虾被消毒水毒死的情形。看着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死虾,我和村民们都感到无比心疼。村民们告诉我,为让蟹塘全面休息,螃蟹养殖户们还会在秋冬时节,进行一次清塘,将所有塘中废水直排进河道。现在河里的水一点都不敢用了。
在我看来:虽然目前家乡的河道治理工作有了成效,但要想彻底杜绝污染,却是任重道远。如果不想办法治理当地用良田养鱼、养蟹的问题,河道污染治理也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乡愁”中曾经的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心旷神怡,永远只是一种期待。
希望政府、社会各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忽视农村环境污染的深度整治,不能忽视农村土壤与水源的修复与保护。
真心盼望着,有一天,能再见到家乡河道碧波荡漾的样子。
(甘肃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萧学禹)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全国两会 召开在即 百姓呼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