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部分农村地区移风易俗调查:红白事俭办离我们有多远?

2017年02月27日 18:53 | 作者:孙志平 李亚楠 王林园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人情不是债,头顶锅来卖”

农民对节俭新风拥护的背后,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受攀比铺张风气影响,出现天价彩礼、铺张宴席等不良风气,已成为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据台前县文明办调查,过去农村结婚有80%得向亲戚借钱或借高利贷。该县文明办主任蒋坤说:“辛辛苦苦一辈子脱了贫,一夜之间又返贫。既让农村老人负债累累失去晚年尊严,也牺牲了年轻人的创业基础。”

实际上,农村彩礼节节攀升是近年来才凸显的新现象。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刘成良在赣南农村调查发现,当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彩礼才1000元多点,到2005年左右为一两万元。此后一路上涨,2010年达10万元左右,2013年前后涨到15万元至20万元。10年间农村彩礼涨幅超过10倍。

除了天价彩礼之外,铺张的宴席、沉重的人情,同样让农民有苦难言。

在湘北一些农村,办酒席风气较盛。其中以祝寿收礼花样最多,36岁可以办寿宴,逢整五、整十也能办。这样一来10多年里仅此一项就可以收礼4次,可谓“三年一小贺,五年一大祝,十年一隆庆”。不仅如此,随礼的方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给老人办寿宴或丧事,如果老人有3个儿子,参加者竟需要给兄弟3人一人一份礼金。

随着人情往来风气加重,收礼名目多、随礼金额高在部分农村地区越演越烈,“人情债”陷入恶性循环。农村还形成了很多俗语:“人把人皮披上,不赶人情是不行的”“人情不是债,头顶锅来卖”。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农村 地区 移风易俗 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