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国今年仍需减贫1000万人 代表委员谈怎么干
江西井冈山市
【四问】老区致富该咋干?
【背景】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到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总书记对群众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江西省吉安市胡世忠代表: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井冈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贫困发生率降至1.6%,全市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精准识别从“面上掌握”到“精准到人”。2014年井冈山在吉安全市率先提出“红蓝”两卡识别办法,率先实现精准聚焦,不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精准问题。以“村内最穷、乡镇平衡、市级把关、群众公认”为原则,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
目前,井冈山市已退出贫困县。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的井冈山,将带领老区群众积极致富,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魏本貌整理)
贵州遵义县
【五问】脱贫如何可持续?
【背景】2015年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对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进行脱贫考察。他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贵州省遵义市郑维勇代表:
当前,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定位。选产业很重要,不可盲目,一定要合群众的实际、对市场的门路。
花茂村虽然离城区有点距离,但村里把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美丽乡愁巧妙糅合,走出一条精准脱贫新路。
昔日遵义偏僻的荒茅地,如今成了有乡愁的“美田园”。现在的花茂,群众自信、笑容多了,说明扶贫的措施在这里对了路,贫困户的笑是最好的证明。
2017年,我们扶贫要更精准、更注重可持续性,多动员、多宣传、多培训,多实施有针对、能干成、见成效的措施。
(本报记者 汪志球整理)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减贫 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