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大学校工旁听诗歌课程 两年作诗1500余首成草根诗人

2017年03月12日 21:05 | 来源: 成都商报
分享到: 

请同学帮忙借书

每天可写10首诗左右

2015年的一天,43岁的校工凌丽秀出于对诗歌和学习的渴望,走进了学校图书馆。作为一名校工,她没有借书卡,于是她找到一位学生借卡,对面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很乐意地为她借了书。 “我很幸运,这些陌生的学生都愿意帮我。他们还主动为我推荐书目。我喜欢诗歌,尤其是徐志摩的诗。”

10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川大学后勤部水电中心,一间20平方米不到的水电中心值班室,凌丽秀就在此处工作和生活。凌丽秀拿出了厚厚一摞A4信纸,上面是她亲笔写的诗作,2年间,1500余首。

凌丽秀性格内敛,她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光芒”,“光芒”带有一种温和的感觉,她希望大家都能如此称呼她。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拜伦雪莱济慈诗精编》以及一本写了十多页的信纸本,“今天有些忙,作了9首左右,我的工作比较灵活,一天能写10首左右。”

旁听诗歌课程两年

白天上班晚上听课

对于诗歌,凌丽秀另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旁听大学的诗歌课程。她的第一次旁听经历,发生在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听了黄峰老师的诗歌写作课。“回想起第一次进入课堂旁听时的情景,她仍激动不已,“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教室,我在后门走来走去,想着先见到老师,请她同意之后再进教室,没想到老师竟然是从前门进去的!”

有了第一次旁听成功的经验之后,凌丽秀成了诗歌课程的旁听常客。此后,她还多次旁听了文新学院王红老师的《中国诗歌艺术》、主动去联络拜访了川大有名的诗人干天全老师和向以鲜老师,把自己写的诗歌发给他们,请他们指导。

到目前为止,凌丽秀已经坚持旁听了两年。由于白天要工作,她只有晚上才有空,一周2到3节夜课,两年下来,上的课难以计数。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大学 校工 诗歌 课程 草根诗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