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探索美学融合创新之路

2017年03月16日 14:19 | 作者:李梦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第二,探索美学理论与美学史和应用美学的互补融合研究。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包括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以及各种部门美学和应用美学等不同门类和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门类和领域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却在无形中被严格划分出彼此分割的界限。研究门类和领域的过度专门化,导致思想和知识难于贯通,不利于解决美学中出现的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形成创新的障碍。

有鉴于此,作者在《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中倡导美学研究回到黑格尔坚持的理念观点与经验观点、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互相统一的研究方式,以研究问题为中心,使哲学美学和科学美学、思辨美学和经验美学、美学理论和美学历史、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当代美学的变革和创新。作者强调,美学理论和美学史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美学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性和思想性统一,使史料与思想互相结合、历史与理论互相发现,在历史的阐述和比较中体现出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和真知灼见。深化美学史研究,重在分析和阐明历史中形成的美学命题、学说、概念、范畴的历史内涵和历史联系,以深入揭示美学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此,作者提出,研究美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应以范式及其转型作为重点。范式是在美学发展史上起支配作用的美学观点、学说及研究方式,它反映着不同时代对审美和艺术规律的新认识,对美学学科具有基本理论和方法意义。范式的转型标志着美学思想发展的转折和创新。把握住范式与转型,才能厘清美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构建美学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动态模式。这也是颇具新意的见解。

第三,探索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比较融合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美学必须走中西美学结合和融通之路。在我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一方面,对西方现当代美学的盲目崇拜和模仿照搬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对中国优秀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和创造性转化则推进不力,从而形成妨碍中西美学融合创新发展的两大瓶颈。

在《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中,作者对此问题做了深刻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实现中西美学彼此借鉴互补、相互融会贯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看法。书中指出,中西美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语境不同,基于两者在文化语境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观念、学说和概念、范畴,构成了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全面分析和揭示中西美学各自的理论特色和话语特色,深入研究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才能准确地找到中西美学的融通之点,实现两者的成功对接。要调整中西美学研究的模式,改变以西方美学为本位和普遍原则,简单接受移植的研究模式,倡导中西美学对话式、双向式的互识、互鉴、互补的新模式。同时,大力推进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从新的时代和历史高度,用当代的眼光和观念对传统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命题、学说、概念、范畴和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阐释和创新性发挥,充分发掘其蕴含的当代价值和现代意义,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活化”并与当代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与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相交融,共同形成美学和文艺理论新的思想和理论,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及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西美学融合创新发展。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美学 研究 审美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