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明星综艺片酬有多高?媒体:1亿费用8000万给明星
举例3
《跑男》中,几位明星的片酬远低于市场价。网传其中某男艺人一季片酬一千万,平均每集100万,艺人统筹C先生肯定了这个说法。“不算贵,他正常上节目,至少300万一期。毕竟这个节目打造了艺人,帮艺人扩大了影响力。如果艺人第二季开始喊价,对节目也不尊重。但有的节目影响力一般,因为明星阵容赚了钱,再录第二季就会涨价。还有节目第一季艺人特别累,第二季也可能提价。
C 怎么请动明星参加节目?
一线不是给钱就来,要看爱好、交情
这几年,越来越多一线明星投身综艺。比如陈建斌加盟《一年级毕业季》,刘嘉玲参加《我们来了》,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组成的“铁三角”组合,先后亮相真人秀《王牌对王牌》和《非凡匠心》。而集齐黄磊、黄渤和孙红雷等固定嘉宾的《极限挑战》,第三季正在录制中。
看起来,一线卫视的周末档节目更容易被明星选中。但是业内人士H先生却透露:“不一定。”一线明星上综艺有几个原则。最重要的是看内容是否有吸引力。比方说庾澄庆不参加和音乐无关的节目,只上跟兴趣爱好有关的综艺。谢霆锋参与《十二道锋味》,是因为真心喜欢做菜。《极限挑战》之所以能组成“三精三傻”阵容,还是因为与黄磊、黄渤、孙红雷等人私交好,彼此信任。
“一线大牌,不是给钱、剧宣就能来的。”制片人W先生强调。很多一线影视演员,一般不上单期综艺节目。“像杨洋、井柏然等,很难请。单期对他们来说赚不到多少钱。一旦要上就是选择常驻,比如陈坤、徐峥,在一季节目里打造自己的标签。一线艺人上单期节目一般只有宣传自己的作品时。”
举例4
去年,有两个一线卫视的音乐真人秀,同时邀请一位顶级Z姓女歌星。一档是老牌综艺名气极大,一档是新综艺。为了签下艺人,两档节目的负责人,特地飞到女星演唱会现场跟其面谈。最后,这位女歌星在种种考虑下,答应了新综艺的邀约。不是因为邀请费,而是觉得那档节目内容更适合。
举例5
制片人Z先生透露,为了说服一个从来没在综艺节目中唱歌跳舞的男艺人,在节目中表演三分钟的舞蹈,有导演跟了该艺人一个月,每天陪他排练一小时。还有,为了帮助一位久不出山的女歌手打开心结,编导每天陪她走路,与其成为朋友。这种陪伴,才成功邀请到明星,让他们去做“不可能的事。”
举例6
Z先生曾为了说服一位女歌手再登舞台,费尽口舌。“可女歌手有点抗拒,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状态。”遭到回绝后,他持续数天,每天给她的经纪人发微信阐述理由。最终,女歌手被他打动了。
“很多艺人是不能用钱砸的。”制片人W先生说:“如果你真的热爱节目,觉得哪个艺人适合上,你就去查,他是真的没兴趣,还是没时间。如果一个人拒绝我们,我们会找出五个原因。平台不是问题,档期满也是可以协调的。我们要传达给艺人的是,这个节目不是需要你,是适合你。”
业内人士H先生也认为,真正的一线明星参加节目,对内容层面的要求,远远大于经济利益的需求。“综艺节目钱很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特别好的艺人来说,他更注重的是这个节目的质量:你别让我做一个垮掉的节目。”
D 为何明星片酬越来越高?
节目同质化只能拼明星,“一千万不来,就两千万”
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综艺节目数量相较2015年翻了一倍,然而,面对近400档的综艺总数,观众表现出的却是审美疲劳与心理麻木,综艺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限明星资源的争抢,导致明星片酬暴增。
H先生透露,健康的明星片酬跟制作费的比例是五比五,而现在一般是七比三,甚至高达八比二。“一档节目的出品方、出资方很多,包括冠名商、特约赞助,带着硬广,一季节目谈下来好几个亿。打个比方,一个亿的费用,七千万甚至八千万给明星。”
“现在这个市场就是,你不给这个钱,人家给得起。客户有钱,只认明星砸钱。一千万不来,就两千万。井柏然参加真人秀《我们战斗吧》,每期500万,仍有人抢着给。这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你没办法评价。”
制作费用下降,质量难得保证。观众对节目本身兴趣寥寥,只为追逐大牌明星。资本哄抬明星片酬,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电视评论人Y先生表示,很多时候,明星片酬是炒起来的。“其实一开始,一线明星不见得想来,但价格高到离谱时,比如市价2000万被抬到6000万,最后还是选择来吧。很多明星是通过抬高价格婉拒,但后来发现这些金主确实有钱,多高都出得起。”
出现乱象
●某大牌女艺人“觉得高兴了就录,不高兴就不录。”
●拍摄要30天,投资方要20天。这个导演不接,那个导演接,说15天就能干完。
●某小鲜肉参加某档真人秀时,经纪公司要求节目组少拍笑脸,因为担心艺人笑起来不帅。
这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妥协。H先生说,“问题是现在妥协的人多,不妥协的人少。”但他并不埋怨这样的商业逻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肯花这个钱,也有人能赚回来。综艺节目是广告客户体系,广告成本至少要覆盖节目的制作成本。每年的广告冠名会,一个节目冠名几个亿,制作成本就靠着冠名费收回来,所以现在百分百的节目都依靠赞助商。”
■ 趋势
资本越来越不瞎投看中好内容
只是现在,资本越来越“不敢投”。这种谨慎在网综节目的冠名上,体现得更明显。电视评论人Y先生犀利指出,有好多节目都处于“裸奔”状态,“像《胜利的游戏》此前一直没有招到商,几个月之前才有客户进来。去年腾讯自制的《看你往哪儿跑》,只做了六期,也是因为没有一个赞助商进来。几大卫视方面,湖南、浙江、江苏、东方招商能力都不如以前,很多项目都在等招商,很多方案也都活跃在PPT和招商会上,但最后,流产了不少。”
究其原因,评论人Y先生表示:一是政策上限制了依赖外国模式的综艺节目,国内综艺原创能力不足,对广告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第二,经济大环境导致不再有大规模的媒体投放。
“最终这个商品能否畅销,最关键还是由内容本身决定。组了一个很大的明星的盘子,节目出来并不一定成功。”业内人士H先生说,比如真人秀《真心英雄》、《全员加速中》、《挑战者联盟》、《跨界冰雪王》,这些节目都不缺明星,但效果没爆。“好的综艺节目,永远是用内容来带动人,而不是用人来带动内容。最终能够在市场上变现的,还是那些好内容。认识到这些的不仅仅是制作方,广告客户也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H表示。Y先生也认为,两年前资本疯狂投入,而现在,大家都“玩儿明白了”。像现在常年冠名的广告商OPPO、伊利等,很明白这个道理。
品牌方自建节目制作公司
“也有些品牌方选择自己建个节目制作公司。一种方式是占股、投资年轻的,有潜质的制作公司,另一种是成立独立的公司,自己做节目,花式植入自家产品,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这是未来广告商发展的方向。”
H先生则希望,市场化程度能更高,这意味着所有的工种价值都会明码标价。“现在是不明码标价,团队都很乱。我们处在制播分离的阶段,也不知道过多少年会好一些。文化产品首先是个产品,流通到市场上才是个商品。现在不是这样,当还不是产品的时候,就已经当商品来衡量。等到整个市场都认识这些,就会慢慢健全。”
采写/新京报记者 凌晨 实习生 陈卓
编辑:秦云
关键词:明星综艺片酬 艺人片酬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