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习近平同志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扶贫又扶志”。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2016年,编制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取消贫困地区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支持包含贫困地区在内的县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近800个。安排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贫困县的1149家县级医院,近万名城市三级医院医生在贫困县县级医院进行蹲点帮扶,帮助贫困县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开展门诊625万人次、手术11万台次。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多措并举,逐步补齐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
落实健康扶贫重点任务,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健康保障
在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要求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他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进一步强调: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康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的目标任务,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举措,以兜底保障为重点,以分类救治为主要抓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全面建立兜底保障机制,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2017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并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力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给予及时救助并提高救助水平。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探索建立贫困人口精准的兜底保障机制,开展大病社会救助工作试点,切实提高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实行门诊慢性病补偿政策,减轻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负担。全面实施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全面开展分类救治工作,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健康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行挂图作战。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制订健康管理方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管理和维持治疗。落实各项医保政策和措施,对患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兜底保障。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深化医改规划安排相关政策、项目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金融支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全面加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所有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医院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让贫困人口“少生病”。坚持预防为主,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全面实施传染病、地方病、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力度,面向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和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作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扶贫 健康 贫困 人口 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