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精细化管理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以社会协调为例,协调的重要性似乎人人皆知,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协调不只是说明情况、排除障碍,还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地理解对方的难处,在富有弹性的沟通中稳固共识的“圆心”、求得最大的“同心圆”。在协调处于僵局的情况下,说话的语气口吻甚至是否面带笑容、是否注视对方的眼神、是否适当让步,都可能会影响协调的结果。可见,细致是精细化的必然要求,精致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最后,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要真正关心人。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认为,精细化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必须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在社会治理中,倾听民意、及时沟通、多方协调必不可少。坦率地讲,精细化首先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要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只有真正树立公仆意识、确立群众立场,才可能把握和回应人民的利益关切,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
效能提升关键看“内容生产”
人是群居的、有思想的智慧动物。人的思维活动与时间空间相关联,又不受时间空间的机械限制。一方面,人的思维活动是个体化的,不易受他人控制;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在交流互动中会呈现活跃状态,人的愉悦乃至快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同频共振”。
在此背景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上海一些居委会开始运用微信等新媒体社交方式加强社区联系,增进社区成员彼此间的联系。建立居委会微信群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由于微信群内的信息互动不受地域限制,也有助于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互动,因而常常能得到居民的支持与欢迎。特别是,如果微信群的活动能真正搞起来,一些居委会以往只能联络老年人的功能短板就将得到弥补;年轻人也可以在不泄露隐私、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及时获取社区动态信息,并选择方便的方式参与社区活动。
但也要看到,在很多微信群中,加入或者退出完全是个人的自主行为,微信群能够持续活动通常只能靠“客户体验”。如果微信群不能使参与者有舒适感、获得感,那么它将难以产生持久的吸引力。有调查发现,现在部分街道、居村开始对外推出微信公众号,但不少在实际运行中基本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事实上,微信群也好,公众号也罢,它们只是一个信息快捷传播的技术平台。是否具有凝聚力,是否有助于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关键还是要看“内容生产”。
进一步讲,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是看能否报出一些漂亮的数字,如活动次数、参与人数等,关键要看维护市民权益的广度、程度和力度,要看人民有没有真正得到便利和实惠。互联网的确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但技术所能够提供的只是平台或某种形式。真正决定平台利用率及其成效的,一定是服务的质量。只有好的内容、优质的社区服务,才能够吸引人、凝聚人。这也就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精细化问题,不能仅仅把信息化工具作为汇报的亮点,更要注重运用技术平台和手段改善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服务。
(作者系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上海政法学院编审)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细化 精细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