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5年搬10次家 聚焦“北漂”流动的青春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汤琪)据2016年的一份租房报告显示,在北京,租客平均换房时间为11个月,大部分在8到14个月之间,这意味着,北漂族平均一年左右就需搬一次家。房租上涨、中介费难退回、东西太多不得不扔……每搬一次家,总有新的挑战摆在漂族的面前,但不管搬了多少次家,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仍然选择坚守。

5年搬了10次家
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的唐家岭村,曾经居住着上万名在京务工的大学毕业生,据媒体报道,当年唐家岭的本村居民只有约3000人,却居住着4万到5万人,几乎全是落脚在合法或违法建筑内的大学毕业生。
2010年春天,河南人吴伟正赶上当时启动的唐家岭地区整体腾退改造工程,做起了搬家生意。那一天,他刚刚24岁,和现在很多立志在北京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同龄。七年来,他从帮80后搬家,到为90后服务,如今已年过三十,而那些需要他搬家的人,却永远停留在20多岁。
吴伟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我一般夏天比较忙,那是大学生刚毕业的时间节点,换房、搬家的需求量大。”
2012年夏天,吉林人李洁敏结束了她的大学生活,决定来北京寻找工作机会。最初,她选择租住在北三环外的一间10平米房里,另有两人一起合租,那时她的租金是600元。
去年11月20日,她在微博上纪念自己北漂生活的第10次搬家,她表示,“酸甜苦辣的搬家经历让我变成大力士,让生活变的坚硬。”
李洁敏对中新网记者说,她的房租从600元变成了现在的3000元,住宿条件得到一些改善,5年来,她搬家的原因不外乎工作变动和收入增加。
而吴伟从他所遇到过的北漂族中观察发现,房东和中介的问题,甚至小两口闹分手,都可能造成他们频繁的搬家,他透露,“也有人最终买了房,终于结束了租房的生活。”

遭遇黑中介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以租客的身份,不断在北京城里迁徙。
某租房网站发布的一份北京租房报告显示,在北京的常住人口中,选择租房的比例将近37%,租客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的居多,平均每11个月换一次房,大部分在8到14个月之间,“稳居”已经成为很多租客的奢望。
当李洁敏已对搬家游刃有余的时候,2016年初,90后的张博才刚刚来到北京。他的老家在山西太原,到北京最快的一班高铁列车只需2小时32分钟,而他所经历过的一次地铁搬家——从位于北五环外的平西府到东五环外的双桥,花了他近两个小时。
“那次是我自己搬的,没有找搬家师傅,刚来北京不久,东西还比较少,就和其他三个同学一人背一个包,上了地铁,路程比较远,还挺辛苦的。”他说。
但张博没想到的是,在他刚搬进双桥附近不到三个月,房租连续跳涨了两次。
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当初签了合同,每个月房租800元,押一付二,我一次性交了2400元,大概住了一个多月后,中介说要涨50元房租,为了息事宁人,我都交了,大概到了第三个月,中介又说要涨管理费。”
张博了解到这家中介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后,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所谓的“黑中介”。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和中介扯皮,这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今年年初,他终于搬离双桥,和同学一起又住到了北五环外的史各庄乡,一个和当年的唐家岭地区类似的城中村,在张博的描述中,那里“人多而杂”。
“北京是大城市,工作机会多,我还年轻,想出来闯一闯,不希望等老了再后悔。”张博道出了很多北漂族的心声,他在微博上发出一段自己拍的搬家视频,他和三个同学坐在一辆小货车上,没有顶棚,和所有行李在一起。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5年搬10次家 北漂 流动的青春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