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确认是战场遗址非主动沉银

2017年03月23日 09:42 |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到: 

挖出来的文物如何处理?

彭山已经启动筹建江口沉银博物馆

成都商报记者:挖出来的文物如何处理?网上有人对文物用途和归属也有一些疑问。

周春水:这我知道,网上有人怀疑参与者有利益在里面,实际上说这些话的人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不能说我没有参与,参与者就有利益在里面。这个考古项目,它完全是一个公开性的项目,还在网上做过志愿者招聘,但需要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来参与。

这些出水文物有几个方面的用途:研究、保护、展示利用。这也是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遗产保护原则。在保护方面,这些文物既可以研究明代历史、册封制度、税收等,还可以研究民间金银工艺,甚至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保护方面,这些东西压在卵石层里面,有些压坏了,有些压扁了,我们肯定要进行保护,尤其是按不同的材质保护,近期就会进行修护。比如木材肯定要进行脱水,里面填充东西,让它把水分蒸发掉,这样可以在空气里进行展存,让它保存下来。

这些文物会留在彭山,不会带走。彭山筹建江口沉银博物馆的相关情况已经启动,这有一个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将对周边资源进行整合,对打造彭山的长寿文化、江口古镇和推动地方经济的作用是明显的。

为何陆地发掘,却叫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不一定非要背气瓶到水下摸

成都商报记者:网上有很多网友在说,这个项目的发掘就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为什么又叫水下考古呢?

周春水:这就是一些人对考古不了解,过于纠结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不一定背着气瓶到水下去摸才叫水下考古。

首先,从遗址性质来讲,它就是水下遗址,因为它就在水里形成,这几百年来它都在水下环境里。只不过是为了工作方便,我们采取围堰的方式来做。

其次,要说它是完全的田园考古,不是;但完全是水下考古,也不像。水下考古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做,比如南海1号的发掘就有点类似,它(南海1号)完全在水里面,然后把它掏起来,现在也在博物馆里来做,就是为了考虑海里能见度差,浮潜难度大的问题。江口沉银遗址也是同样的道理,江水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潜水员只能摸,最后能摸到多少东西?而且还会增加很大的风险,有可能潜水员会被水冲走。

最主要的是,违背了文物保真性的问题。随便去摸一个东西起来,文字记录没有,无法摄像、照相,无法确定位置,无法还原文物的原真性,也无法追溯,造成文物信息的缺失。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才采取这样的方式。

其实,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案例,比如法国马赛的港口清淤,中国蓬莱的项目,都是把水抽干了考古发掘。

20日,“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相关专家确定江口遗址就是张献忠沉银处,并透露已经发掘出上万件文物(成都商报21日报道),引起网友们极大关注,也发出了许多疑问。

22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周春水独家接受成都商报专访,详细回应了网友们热议的“考古与挖宝异同、文物用途、为什么此次叫水下考古”等问题。

周春水透露,出水的文物很有代表性,不但有铸“西王赏功”钱币的模具,还出水了破损的金印。

编辑:梁霄

关键词:江口 沉银 考古 战场

更多

更多